解读历史教学的核心问题.ppt

  1. 1、本文档共1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读历史教学的核心问题

一节课的成功不在于解决了所有问题,而在于引发学生的思考,不断思考新的问题 第六、关注导言课,在学生接触历史课之初,感受历史,体验历史是什么?历史有什么用? [1]和学生一起讨论学历史有什么用? [2]总结学生对历史功用的看法和专家学者对这方面的论述,得出结论 [3]概括我们即将学习的历史与我们的关系,历史学习会带给我们什么收获 [4]概述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 [5]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学习历史 【案例】学习历史的第一节导言课节选: 历史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鉴往知今,千百年来,人们都渴望拥有神奇的力量让自己能够预测未来,其实,历史不正有这样的功能吗?通过历史,他启发我们把前人设想过而没有能够做的事情做起来,把前人做错的事情改过来,把前人做得不够好的事完善起来,最后去做前人没想过也没做过的事。所以说,历史学家它虽然不是预言家,手中也没有水晶球,但他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它拥有丰厚的历史资源,可以用历史之光去照亮人类前行的道路,就好像埃及索克斯神庙法老神像上镌刻的一句话:“我看到了昨天,我知道明天”。那么,历史他就是一块石头从中能够敲击起希望之火,历史是火能够点燃生命之灯,历史是灯能够照亮人类前行之路,历史是路能指引人类走向灿烂的明天。历史不是文学艺术,但它能像文学艺术一样激动人心,历史不是政治理论,但它能像政治理论一样指引人们向前。生命之树常青,历史之火永远燃烧。同学们能够感受到这团历史之火吗?让我们带着这团火一起走进我们的高中历史新课程。 第七、关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18.3 %的学生反映他们对历史课的感觉是‘与现实没有任何联系’, 64.6%的学生认为‘与现实结合得不太紧’。 64.6%的学生认为学习历史课对于以后从事社会工作‘用处不大’, 5.0%的学生认为‘根本就没有用’。” (教育部历史课标组《高中生历史课程认知状况研究》) 托克维尔: “当过去不再照亮将来的时候, 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 【案例】 投影:“马克思现象” 1999年,先是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千年第一思想家”这一命题进行了校内的征询、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被习惯公认第一的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随后,英国BBC广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1996年4月,“社会主义学者研讨会”在美国纽约召开。同年,来自世界各地的6000多名表云集伦敦,参加“1996马克思主义大会”,前后共举行260多场报告会和讨论会。1998年5月,“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国际大会”在巴黎召开,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人参加。法国《人道报》特别刊文指出:从纽约到东京,从圣保罗到耶路撒冷,从新德里到伦敦,到处都奏响了《共产党宣言》的乐章。 (学生议论,目光中有困惑) 教师:当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逐渐冷淡、他的著作被弃之一旁的时候?为什么在一向仇视共产主义的西方社会会如此之“热”?答案只能有一点:他的理论依然没有过时,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1、资源意识 2、服务主题 3、引用准确 4、使用有度 5、分析到位 6、引发思考 第八,史料的选择与运用 论从哪儿出? 第九、课堂设问有效合理 问题有内涵(有思维含量) 问题有梯度(符合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 问题有引领 问题有开放(有思考的余地和空间) 核心是:问题引导思考 第十、灵动的板书设计 《鸦片战争的烽烟》 一、两个世界的碰撞-----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二、一边倒的战争-----解读鸦片战争 三、沉沦与觉醒---《南京条约》与《海国图志》 1、解读不平等条约 2、开眼看世界 3、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的烽烟》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二、中英《南京条约》 三、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 《劫难中的抗争》一课 一、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之美 圆明园之痛 圆明园之殇 圆明园之思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广东东莞陆虎老师的案例) (一)“三国”风云再现 1、从群雄逐鹿到北方统一 2、从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 3、从“曹操死”到“三国始” (二)“三国”真假再认 1、再认“三国”场景:三顾茅庐 2、再认“三国”事件:草船借箭 曹操败走华容道 3、再认“三国”人物:曹操 (三)“三国”情怀再悟 《三国志》VS《三国演义》 对待海军外籍军官的不同态度: 朗威

文档评论(0)

tt4356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