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质污染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影响.doc
水质污染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影响
陆汉祥 通州区新联中学 一 前 言
遗传伤害是污染物对人类和其他生物危害中最值得重视的问题,植物微核作为检测环境中致变因子的方法已得到肯定。最早的报道是美国马德修教授在70年代后期用紫露草(Tradescantia paludosa)花粉母细胞微核 Micronacleus,MCN 数量来测定环境的污染。现在,这一技术已被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定为检测环境污染的常规指标之一。 八十年代初,我国山东海鲜学院方宗熙教授等也用紫露草微核观察来检测空气和海水中的污染程度,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微核检测法代替染色体畸变分析法来检测环境对生物遗传物质的伤害具有简便、快速和灵敏性较高等特点。本文用蚕豆根尖为材料,通过观测环境中致变污染物对生物遗传物质作用所产生的微核,为环境污染程度提供细胞学指标,从而为保护水源、治理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二 实验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本实验所用材料是江苏南通市新联种子公司出售。
测试水样为南通市新联镇新韩河卞西村段污水,以及1/1000g/L AgNO3溶液和1/2500g/L AgNO3溶液。
2实验方法:
2.1根尖培养
将蒸馏水浸湿的蚕豆包裹于潮湿的纱布中,25℃,培养2-3天。 2.2、根尖和染毒: 根尖长至0.5cm左右,将其放在泡沫塑料块的小孔中,根尖向下露出。再将泡沫塑料块放于不同的处理液中,使根尖染毒,染毒24小时。(处理液分别是:100%新韩河卞西村段污水,50%新韩河卞西村段污水。1/1000g/L AgNO3溶液、1/2500 g/L AgNO3溶液以及作对照用的蒸馏水。)
2.3恢复培养:
经染毒24小时的蚕豆根尖(长至1cm左右)转至蒸馏水,恢复培养24小时。
2.4根尖固定
恢复培养的根尖长至1-2cm后,于下午1时左右,将根尖剪下,用新配的卡诺固定液(无水酒精:冰醋酸 3:1)固定24小时,于70%酒精溶液中保存,待用。
2.5根尖制片
从70%酒精中取出根尖,用蒸馏水漂洗,再放于1N的HCL中,在60%水浴中解离8-10分钟。酸解后的根尖,在载玻片上切取0.5cm长用大头针挑开,滴上几滴苯酚品红染色液染色15-30分钟,盖上盖玻片,压片。
2.6、观察与计数
选取根尖分生区平铺均匀的玻片置于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统计微核(Micronucleus,MCN)。每种处理液镜检10条根尖,每条根尖观察约1000个细胞,然后从各组观察的细胞总数中计算微核细胞率(‰)。微核细胞率是从出现微核的细胞为单位进行统计的,即:
微核细胞率(‰) 出现微核的细胞数/观察总的细胞数×1000‰
三 实 验 结 果
材料 组别 观察根尖数 观察细胞数 带有微核细胞数 微核细胞率‰ X2值 P值 显著度 通州区新联种子公司 新韩河污水100% 10 10478 129 12.312 60.097 <0.01 非常显著 新韩河污水50% 10 10932 83 7.592 22.093 <0.01 非常显著 1/1000g/lAgNO3 10 9773 31 3.172 0.136 >0.05 不显著 1/2500g/lAgNO3 10 9909 35 3.532 0.663 >0.05 不显著 蒸馏水CR 10 10052 28 2.786 四 讨 论
如上表中所示,用新韩河卞西村段污水100%,处理蚕豆根尖,其微核细胞率为12.312‰,而50%新韩河卞西村段污水处理的蚕豆根尖,其微核细胞率为7.592‰,两者与对照组蒸馏水相比,微核细胞率明显提高。经卡方(X2)检验差异非常显著。表明新韩河污水中存在有诱发蚕豆根尖细胞产生微核的有毒物质。新韩河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由附近的卞西村、尹家园村、韩家桥村村民生活污水排入及农田污水排入河中形成。此河污水浑浊,恶臭严重。生活污水来源是多方面的,首先家庭产生的污水,主要含有的致变因子有洗衣服后产生的含洗衣粉的污水、洗涤剂洗涤餐具后产生的含有洗涤剂的污水、镇区化粪池流出的污水等。洗涤剂是一类具有代表性的环境污染物,有广泛的使用基础,其潜在的致突变和致癌效应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洗衣粉在生产中含有的合成洗涤剂所占比例最大,使用量最多,其主要成分是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
1 100%新韩河污水处理蚕豆根尖细胞出现的微核
2 Ag+溶液处理蚕豆根尖细胞出现的微核
3 50%新韩河污水处理蚕豆根尖细胞出现的微核
主要参考文献
刘祖洞.江绍慧编《遗传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二版
贺维顺.王蕊.张春芳.陆军建.《环境科学学报》.11(3)351(1991)
王英彦.汤大友.《中国环境科学》.6(2)20(1986)
郭宝江.《环境科学学报》.5(3)312(1985)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