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酸作文爸爸只爱手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生心酸作文爸爸只爱手机

小学生心酸作文爸爸只爱手机 重庆最辛酸小学生作文走红:爸爸只爱玩手机 唐上棣老师在朋友圈晒出的这篇作文让人心酸 手机是你女儿,还是我是你女儿?爸爸的职业是用手机查资料 小学生心酸作文:爸爸只爱玩手机 《爸爸去哪儿第三季》里,刘烨自顾自地玩着手机,儿子诺一突然说:“爸爸我做了一个梦,观音菩萨让我陪你聊会天……”很童真的一句话,道出了孩子内心对父母陪伴的渴望。 上周五,南岸区珊瑚康恒小学6年级老师唐上棣微信转发了该校一名3年级小学生小希的作文《爸爸看手机》,成了老师和家长讨论的热门话题:“我的爸爸很爱看手机,每次有空他都会拿出手机来看……” 看到这篇作文,你是否想起下班、休息时,也和作文里的这名家长一样,因为沉迷手机而疏忽了孩子? 小希的作文第一段描述了爸爸的外貌,第二段第一句点明了主题:“我的爸爸很爱看手机,每次有空他都会拿出手机来看。有一次,我叫爸爸进来跟我一起看书、玩、画画,可我叫完后,爸爸没听见,还是没有进来,害我叫了很久很久,终于把爸爸叫进来了,爸爸进来的时候还拿着手机。” 因为放学时间到,这篇作文还未写完。末尾处写道:“我爸爸在厕所解便的时候,也在看手机,爸爸解完便了,都不知道出来,还在里面看手机……” 唐上棣回忆,当这篇作文被自己的同事、小希的老师发出来时,自己被这心酸的作文触动了。于是她配图转发、呼吁:“我无意间发现这个孩子的习作,孩子写的是你吗?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别让手机成为你和孩子间的第三者。” 这条微信下有许多老师和家长的评论:“一个孩子的习作戳中了你的状态吗?孩子的成长需要陪伴,而陪伴并不是陪着。”“希望写的不是你和我。” 昨日,重庆晚报记者联系上了珊瑚康恒小学三年级的老师、小希的班主任周琴 化名 。周琴说,上周五放学前,她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写最熟悉的人”。放学时间到了,她把作文全部收到讲台上后,就开始组织放学。老师们翻阅学生的作文,都被这篇作文触动。 “这已经不是小希第一次写爸爸爱玩手机了。”周琴说,之前看到作文后找到小希谈心。“这篇作文写得很棒,生活中,爸爸这么喜欢玩手机啊?”小希低下头没有说话。 小希第一次写关于爸爸爱玩手机后,周琴在课堂上朗读了小希作文,当场做一个调查。结果,班上超过三分之一的孩子举手表示家长常常这样爱玩手机,忽视他们。 昨日,小希爸爸拒绝了采访,他认为玩手机现象很普遍,同时他向班主任表示,以后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多陪孩子学习。 家住江北东源D7小区的陈敏,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刚上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完成一项家庭作业:写爸爸妈妈的职业。陈敏随口问孩子:“你知道爸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吗?”孩子抬头看着妈妈,眨巴着眼睛立马答道:“爸爸是用手机查资料的。” 陈敏愣住了,原来在孩子眼里,父母就是拿着手机工作的。 女儿问妈妈 手机是你女儿吗?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贺小燕,生活中作为家长的她也曾被女儿控诉。贺小燕说,平时在家自己很少玩手机,但是有一段时间工作太忙,“有事情来了,刚好Wifi开着,就在手机上处理。女儿走过来,嘟着小嘴问我:妈妈,到底手机是你女儿,还是我是你女儿啊? 每天花半小时听孩子讲故事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 心理咨询师贺小燕表示,孩子写的作文是不少父母的现状,很多家长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连Wifi,微博、微信、看电影都在用手机,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比陪孩子更多。 她提醒家长,“言传不如身教”。当家长沉迷于手机,孩子或许会模仿家长,逐渐沉迷于电子产品中。 在贺小燕看来,家长在家时应该多陪孩子出去散步、荡秋千,甚至一起去玩玩娱乐设施。还应每天花半个小时听孩子讲他和学校小伙伴的故事。“对孩子好,应该是陪伴他成长,听孩子讲述成长的烦恼,只有了解孩子的情况,和孩子做朋友,才能更好地解决孩子之后的事情。” 约定周末固定半天不耍手机 另外,家长还可以放下自己的权威,与孩子约法三章,让孩子监督家长使用手机,“例如规定散步的时候把手机放在家里,吃饭的时候不准玩手机等。”贺小燕说。 家长张先生的女儿正在上高一,他们家里规定,一家三口到家后要把手机放在一个固定地方,三人都不准玩手机。晚上10点后才能玩。现在10点前,我跟爱人陪女儿看一会儿电视,聊聊天。女儿做作业时间,我就陪妻子聊天。感觉家更像家了,不仅跟女儿更亲近,跟妻子的关系也更融洽。 早教老师杨燕建议,如确有工作需要,父母最好错峰替换:爸爸忙时,妈妈“脱机”陪孩子学习或游戏;妈妈“联机”时,爸爸带着孩子做运动。也可以约定每个周末,大家固定半天都不耍手机。 篇二:别让“心酸手机” 灼伤“爱的能力” 别让“心酸手机” 灼伤“爱的能力”(人民时评) 毕诗成 《 人民日报 》( 2015年11月18日05 版) 沉迷于手机是一种表象,更需要警惕的,是我们正在丧失爱的热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