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200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检测.docVIP

黄浦区200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检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浦区200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检测

黄浦区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基础学业测评 高三历史试卷 2006年1月11日下午 (满分:100分 完卷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 试卷分为两部分:分叉部分和公共部分。分叉部分分为A题和B题,A题为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学生回答,B题为使用二期课改教材的学生回答。 使用电脑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纸上。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铅笔涂黑。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否则一律不给分。 考生必须选择A题或B题,如果不选将视作选A题,如果多答或交叉答题,也将视作答A题。 第Ⅰ部分 分叉A题 (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学生回答) 一、选择题(10道,共2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我国古代,人们称月食为“天狗吃月亮”、称彗星为“扫把星”,赋予某种不祥、凶兆的意思,其根本原因在于 : ( C ) A.自原始社会以来的种种不祥的传说 B.统治者的大力宣扬、欺骗 C.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低下 D.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 2.公元前338年,刚继位的秦惠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史记·商鞅列传》中记载: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为法之敝,一至此哉!”最后无处可去的商鞅被逮捕处死。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当时的 秦国:( ) A. 变法深入贯彻 B. 变法遭到反对 C. 变法违背民意 D. 变法最终失败 3.《文献通考》载:“古今称国计之福者莫如隋。”但隋却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其最主要的原因 是:( ) A. 世族占有大量田产 B. 对农民剥削很重 C. 开凿大运河耗资巨大 D. 隋炀帝的暴政 4.中国古代民族迁移有两个大的流向:一是由北方草原迁入黄河流域,一是由黄河流域迁入江南。这两大迁移最主要的后果是:( ) 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加剧了民族矛盾③促进了民族融合④使人口分布趋于平衡 A.①③ ②④ C.①② D.③④ B. 唐玄宗增设藩镇 C. 宋太祖在各地设转运使 D. 明朝分封同姓藩王 6. 我国今天的粮食作物依次是水稻、小麦、玉米等,这种构成的格局基本形成于:( ) A.B. C.D. 7.下列古币中,你认为属于假币的是:( ) A.①② ②④ C.①③ D.③④ B. 商人、高利贷者对农民大肆盘剥 C. 粮食丰收,粮价下降 D. 鸦片走私使银贵钱贱 9.厦门的鼓浪屿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外国人可以在岛上租地造屋,最早能追溯到:( ) A.B.C.D. 10.某中学高三文科班同学围绕“太平天国——拜上帝教——农民起义”的主题举行了一次课堂讨论,有同学将讨论情况进行了记录整理。其中对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与基督教的关系有四种看法,正确的是:( ) A.B.C.D. 二、简释问答题(3道,共20分)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权钱(又称法钱),面文左右两侧有“重四两”的文字,穿孔上下有一定的数字符号,作为衡量的标准。按此权钱的标准,一枚权钱应当等于8枚“半两”钱的重量,如果8枚“半两”钱不等同于一枚权钱的重量,那就说明不符合标准。材料一中的权钱,上世纪50年代初发现于西安,上刻阴文“第十七 重四两”,是迄今发现与存世的同时代权钱中唯一的一枚。 请回答: ⑴ 从材料一中可以发现哪些历史信息?(2分) ⑵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指出它们各自所起的社会作用。(4分)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 ……吾闻国之初,有制垂不刊。庸必算丁口,租必计桑田。不求土所无,不强人所难。 量入以为出,上足下亦安。…… ——摘自白居易《赠友五首》其三 请回答: ⑴ 从材料中可以发现作者提及了哪两种赋税制度?(2分) ⑵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1分) ⑶ 作者是如何评价这两种赋税制度的?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4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19世纪欧

文档评论(0)

mg600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