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名语文模拟卷诗歌鉴赏题精汇3.docVIP

2010年高考名语文模拟卷诗歌鉴赏题精汇3.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0年高考名语文模拟卷诗歌鉴赏题精汇3

2010年高考名校语文模拟卷诗歌鉴赏题精汇3 【1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读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 陆游 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②。 [注]①这首诗写于乾道元年(1165)秋天,陆游初任隆兴(治所在今江西南昌)通判时,当时41岁。二鼓尽,二更结束。②琼糜:琼浆玉液,比喻精美的食品。糜,糊状食物。 (1)全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3分) (2)“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被认为是最精彩的两句,请你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具体分析其妙处。(5分) 【参考答案】 (1)一个安贫乐道、孜孜以学(勤奋读书)的清苦诗人形象。(3分) (2)“白发”对“青灯”,“无情”对“有味”,“老境”对“儿时”,形式上对仗工整,对比鲜明;(2分)“侵”字点出岁月无情,而头有“白发”逼近“老境”的人,对着“青灯”夜读,唤起的却是儿时读书的记忆,“有味”二字体现诗人一生以读书为乐的情趣。(3分) 【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浣溪纱①??? 纳兰性德(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4分) (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①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词人的形象。(2分)既有直接描写,也有景物的烘托渲染。(1分)先以“西风”中独自悲伤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继而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坠落的“残阳”与之呼应,渲染怀念之苦。(1分,意思对即可) ②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只有失去它之后才懂得珍惜。往日的幸福未能珍惜,今天却再也无法挽回,表现了作者的伤心与无奈。(2分)这一句字字含泪,深刻表现了亡妻之痛。(2分) 【2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②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③。 注: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 758年 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迁客,指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③古曲有《梅花落》。 1 诗歌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 2 本诗后两句历来为评论家所称道,请选择一个角度简要赏析。 4分 【参考答案】 1 4分 抒发了诗人被流放的凄凉之感和眷恋朝廷、思而不得的苦闷。  “流放的凄凉之感”2分,“眷恋朝廷、思而不得的苦闷”2分;意思相近即可 2 4分 参考示例:“江城五月落梅花”一句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2分 把听到的《梅花落》的笛声转化为漫天飘落的梅花形象,形象具体地抒写了迁谪的冷落凄凉之感。 2分 后两句诗人借联想(或想象)手法, 2分 由听到的《梅花落》的笛声联想 或想象 到漫天飘落的梅花,形象具体地抒写了冷落凄凉之感。 2分  后两句诗人化无形之声为有形之象,(2分)把《梅花落》的笛声转化为漫天飘落的梅花,形象具体地抒写了冷落凄凉之感。 2分 角度恰当2分,围绕诗歌分析正确2分,意思相近即可 【2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1)、(2)题。(8分)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②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思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①刘辰翁:南宋末年人,曾入文天祥抗元部队之幕府,宋亡后隐居不仕。 ②银花:元夜彩灯中蜡烛的烛花。 (1)这首词写的是元宵节之感,上片却说“银花洒泪”,这是用了何种修辞?展现了整个城市当时是处于怎样一种情景之中?(4分) (2)诗词创作有实笔有虚笔,所有回忆的、想象的、概括的、抽象的内容等都是虚笔,这首词的一大特点就是“虚处见意”。请具体分析一下末尾三句是如何体现“虚处见意”,并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参考答案】 1 这一句将客观景象拟人化, 1分 使银灯似有人的形象和感情。形象而强烈地表现出在元军的铁马践踏之下,本应该是欢乐祥和的元宵佳节,但整个城市却陷入阴冷森严的气氛之中,广大人民心情凄惨悲凉。 3分 2 结尾三句作者对具体内容不着一字,只是用虚笔轻轻一点,让读者自己想象当年京城的繁华景象,感受作者现在山中的孤寒岁月,体味作者当年坚持于海上的悲壮坚贞之情。 2分 这样留给读者想象和体味的空间,更增添了沉郁苍凉、吞咽悲苦、欲说还休的情致。 2分 【2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6分) 《菩萨蛮》(其三)

文档评论(0)

exianwh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