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灵魂的挣扎与价值观的重建.doc
灵魂的挣扎与价值观的重建
余秋雨说:“苏轼走向黄州是带着罪名走来,带着耻辱走来,带着冤屈走来,带着痛苦走来。”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获罪,“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苏轼虽侥幸从监狱中出来,以流放的身份做着 “团练副使”的小官,无实权、无编制甚至连一个办公场所都没有。而一个才华横溢、怀济世之才的文臣,竟然做了“保安”,岂不滑天下之大稽?“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冤乎,能无怨乎,能无痛乎?
但苏轼走向黄州又何尝不是带着渴求走来,带着超脱走来,带着重生走来,带着辉煌走来。“二律背反”、“穷而后工”、“史家不幸,诗家幸”在苏轼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即创作于此。如果说黄州带给了苏轼创作的辉煌,那么赤壁无疑是辉煌中的巅峰。苏轼神游赤壁,灵魂在矛盾中挣扎,生命在超脱中重生。
一、在凄苦中挣扎探寻灵魂的归宿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父洵虽大器晚成但饱读诗书,其母深明大义兼以忠义礼智信教之,可知儒家文化在他的思想中早已根深蒂固。“奋厉有当世志”的淑世精神必然是他生命的精魂,可是“乌台诗案”打碎了他的“忠君报国”梦。“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继承了《楚辞》中用“美人”隐喻君主的传统,“美人”指当朝神宗皇帝。遥望天一方,“山高皇帝远”,山水渺渺,我心渺渺,我梦亦渺渺。“一尊还酹江月”,苏轼祭奠的何止是江月而是自己的“忠君报国”。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放任小舟随它飘零,正是苏轼“灵”与“肉”、理想和现实失重的外化,残酷的政治迫害让他失去了归属感。“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箫声凄凉,歌声幽怨,潜蛟起舞,嫠妇夜泣,此恨绵绵,我心何往?种种意象无一不是对苏轼“灵”与“肉”的撕扯,他被折磨得痛苦不堪。“穷则思变”,他在纠结中寻找出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入世”之路既然如此艰辛,为何不“乘风归去”走向道家“无己”、“无功”、“无名”的“出世”之境?
此时儒与道的矛盾也让苏轼陷入两难的境地。这一点在苏轼的《后赤壁赋》中也有所体现:“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既然不能“兼济天下”,也只能“独善其身”,这是古代士子的两重境界。苏轼也不能免俗。在“灵”与“肉”焦灼之时,在心无所属之刻,在灵魂深处他听到了隐者的召唤,苏轼做出了怎样的选择?“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想要遨游仙境,但终究知道“不可乎骤得”,真是恍然如梦。他在《水调歌头》中也写道:“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想早登仙境可是又难耐寒冷、凄清,还是人间好。“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后赤壁赋》中在道人向他抛来橄榄枝之时,却大梦初醒。可见苏轼最后还是摆脱了纠结,最后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对“忠君报国”、积极入世至死不渝。他是独一无二的苏轼,他不是“采菊东篱下”悠然的陶潜,也不会成为“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王维。苏轼在苦痛的挣扎中最终找到了灵魂的归属。“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苏轼这位先哲自有他的“移山之法”。
二、以哲学之思走出生存之惑
苏轼采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与心灵对话,观照自我。“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在倾尽心中苦水之后,苏轼尝试以哲学之思解开生存之惑。江水日夜奔流, 却永无止境;月盈,月虚,却始终无消无长。从“变”的角度看,天地无时不刻不在变化,“人不可能同时踏入两条河流。”可见变是绝对的;反之,从“不变”的角度看宇宙万物皆是永恒的,人类更是生生不息,繁衍万世的。个体不过是“沧海一粟”,但人类的发展长河却是源远流长的。如果说吾生是须臾的“小我”,那么整个人类的繁衍生息就是永恒的“大我”,必将与天地同在。因此苏轼释然了,发出了“而又何羡乎”的感慨。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的曹操,“而今安在哉”?倒不如“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珍惜拥有,把握现在,活在当下,放下姿态,留心身边的美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巴克曼公司产品在石化行业技术应用201508.pdf VIP
-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pptx VIP
- (2025秋新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pdf
- 《品质》高尔斯华绥优秀实用详解.ppt VIP
- 2021年初中物理培优(重点高中自主招生 竞赛)难题练习第20章 电与磁.docx VIP
- 《游青城山记》原文及注释及译文及作者介绍及古诗解析及拓展题及答案.docx VIP
- 八年级(上)《三峡》文言知识挖空训练+参考答案+翻译.docx VIP
- 2024年秋新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全册课件(新版教材).pptx
- 公司战略规划模板.ppt
- 生命生态安全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