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糖异生
课题 第三节 糖异生作用
教学目的 1、掌握肝糖原合成、分解及糖异生的途径及关键酶。
2、TAC、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教学重点 糖异生的途径及关键酶 教学难点 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教学方法 自学——归纳——应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修改建议 导入:我们在前面学习了糖酵解,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所学内容,回答下面问题:1、糖酵解的反应条件、部位及终产物。
2、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有几种,是那几种?
今天我们学习糖异生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仔细观察其与糖酵解有什么不同和区别。
教学新课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34页,学生分组讨论糖异生的定义。
【学生回答】将非糖物质(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机体进行糖异生补充血糖的主要器官是肝,肾在正常情况下糖异生能力只有肝的1/10,长期饥饿时肾糖异生能力则大为增强。
一、糖异生途径
糖异生途径基本上是糖酵解途径的逆反应。
⒈丙酮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⒉1,6-二磷酸果糖转变为6-磷酸果糖
⒊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葡萄糖
糖异生作用代谢过程归纳如下图。
二、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㈠维持血糖浓度恒定
糖异生是机体在空腹或饥饿时补充血糖的来源,这对于维持空腹或饥饿时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具有重要作用。正常成人的脑组织不能利用脂肪酸,主要依赖葡萄糖供能;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完全通过糖酵解获得能量;骨髓、神经等组织由于代谢活跃,经常进行糖酵解。
㈡体内乳酸利用的主要方式
乳酸是糖酵解的终产物。剧烈运动后,骨骼肌中的糖经糖酵解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很容易通过细胞膜弥散入血,通过血液循环运至肝脏,经糖异生作用转变为葡萄糖;肝脏糖异生作用产生的葡萄糖又输送入血液循环,再被肌肉摄取利用,这一过程称为乳酸循环(或Cori循环)(如下图)。
㈢补充肝糖原
糖异生是肝补充或恢复糖原储备的重要途径,这在饥饿后进食更为重要。
三、糖异生的调节
(一)、代谢物的调节作用
⒈ATP促进糖异生作用,因为ATP是丙酮酸羧化酶和1,6-二磷酸果糖酶的别构激活剂,同时又是丙酮酸激酶和磷酸果糖激酶-1的别构抑制剂,所以ATP促进糖异生作用,抑制糖的氧化反应。
ADP、AMP抑制糖异生作用,因为ADP、AMP别构抑制丙酮酸羧化酶、1,6-二磷酸果糖酶,同时又是丙酮酸激酶和磷酸果糖激酶-1的别构激活剂,所以ADP、AMP抑制糖异生,促进糖的氧化反应。
⒉乙酰CoA促进糖异生作用,脂肪酸大量氧化时乙酰CoA堆积,这时机体不缺少ATP。乙酰CoA一方面反馈抑制丙酮酸脱氢酶,使丙酮酸蓄积,另一方面对丙酮酸羧化酶别构激活,促使丙酮酸异生为糖。
(二)、激素的调节作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最重要的调节激素,可诱导肝合成糖异生作用的四种限速酶,又能促进肝外组织蛋白质的分解,使氨基酸入肝异生为糖。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能诱导肝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及1,6-二磷酸果糖酶的合成,故促进糖异生作用。胰岛素抑制糖异生酶的合成,抑制肝的糖异生作用。
(三)糖异生是补充或恢复肝糖原储备的主要途径
三碳途径:指进食后,大部分葡萄糖先在肝外细胞中分解为乳酸或丙酮酸等三碳化合物,再进入肝细胞异生为糖原的过程。 布置作业 1.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2. 糖异生作用的关键酶有几种,哪几种?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糖异生作用
糖异生途径
1、反应部位和起始物
2、反应过程
A、丙酮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B、1,6-二磷酸果糖转变为6-磷酸果糖
C、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葡萄糖
二、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㈠维持血糖浓度恒定
㈡体内乳酸利用的主要方式
㈢补充肝糖原
三、糖异生的调节
㈠代谢物的调节作用
㈡ 激素的调节作用
㈢ 糖异生是补充或恢复肝糖原储备的主要途径 课后反思
课题 第四节 血糖
教学目的 1、熟悉糖的主要生理功能,血糖的概念,正常值以及血糖的来源、去路。
2、血糖浓度的调节。 教学重点 血糖的来源、去路。 教学难点 血糖浓度的调节 教学方法 讲述、自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修改建议 导入:
教师介绍: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人在安静空腹静脉血糖含量为:碱性铜法测定为3.9~6.1mmol/L(70~110mg/dl);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为3.3~5.6mmol/L(60~100mg/dl)。
一、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血糖的来源为:
①食物中糖的消化和吸收;
②肝糖原的分解;
③非糖物质异生为糖。
血糖的去路:
①氧化分解供能;
②在肝、肌肉等组织合成糖原储存起来;
③转变为脂肪及某些氨基酸等;
④转变为其它糖及其衍生物,如核糖、氨基糖、葡萄糖醛酸等(如下图)。
二、血糖水平的调节
正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无花果雪梨猪肉汤.doc
- 日式咖喱饭主料.doc
- 春天养生吃什么家常菜.doc
- 普通话--命题说话.doc
- 春节适合宴请的10道大硬菜.doc
- 日本菜名.doc
- 春季野菜资料.doc
- 最佳补虚养身菜——青豆虾仁.doc
- 最贵食品.doc
- 月子餐食谱1.doc
- DB11_T 2106.3-2025 供热系统智能化改造技术规程 第3部分:验收与评估.pdf
- DB11_T 2409-2025 建筑屋顶光伏应用条件评估技术规范.pdf
- DB43_T 3220-2025 食品包装用塑料容器生产技术规程.pdf
- DB63_T 2438-2025 市场主体信用履约规范.pdf
- DB63_T 2450-2025 模块化装配式日光温室建造技术规范.pdf
- DB11_T 1617-2025 大型公共建筑制冷能耗限额.pdf
- DB11_T 2417-2025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编制规范.pdf
- DB63_T 926-2025 绿色食品 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pdf
- DB63_T 2452-2025 加油站诚信计量管理规范.pdf
- DB63_T 2429-2025 规模场非洲猪瘟防控技术规范.pdf
最近下载
- QBT5510-2021 家用电冰箱保鲜性能试验方法.pdf VIP
- 纸箱生产技术培训.docx VIP
- 金属成型软件:PAM-STAMP二次开发_(14).用户界面与图形编程.docx VIP
- TJ9-74 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pdf VIP
- ±800kV及以下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pdf VIP
- 2025年勘察设计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资格考试基础考试大纲.pdf VIP
- 纸箱生产工艺流程.ppt VIP
- 2025汽车驾驶员高级技师基本理论知识考试题(+答案解析).docx VIP
- 固化剂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docx VIP
- 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