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艺控制辩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发酵工艺控制 微生物发酵的生产水平不仅取决于生产菌种本身的性能,而且要赋以合适的环境条件才能使它的生产能力充分表达出来; 必须了解有关生产菌种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如培养基、培养温度、pH、氧的需求等,并深入了解生产菌在合成产物过程中的代谢调控机制以及可能的代谢途径,为设计合理的生产工艺提供理论基础; 通过各种监测手段如取样测定随时间变化的菌体浓度,糖、氮消耗及产物,以及采用传感器测定发酵罐中的培养温度、pH、溶解氧等参数情况,并予以有效地控制,使生产菌种处于产物合成的优化环境中。 第一节 工业发酵的主要类型 代谢曲线:将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菌体生长、发酵参数和产物形成之间的关系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绘制成图,就是代谢曲线 1、分批发酵 第二节 工业发酵过程的主要控制参数 发酵过程的中间分析是生产控制的眼睛,它显示了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主要代谢变化。因为微生物个体极微小,肉眼无法看见,要了解它的代谢状况,只能从分析一些参数来判断,所以说中间分析是生产控制的眼睛。 这些代谢参数又称为状态参数,因为它们反映发酵过程中菌的生理代谢状况,如pH,溶氧,尾气氧,尾气二氧化碳,粘度,菌浓度等 参数测定方法可分为: 在线检测和离线检测 在线检测指不经取样直接从发酵罐上安装的仪表上得到的参数,如温度、pH、搅拌转速; 离线检测指取出样后测定得到的参数,如残糖、NH2-N、菌体浓度。 代谢参数按性质分可分三类: 物理参数:温度、搅拌转速、空气压力、空气流量、溶解氧、表观粘度、排气氧(二氧化碳)浓度等 化学参数:基质浓度(包括糖、氮、磷)、pH、溶解氧浓度、氧化还原电位、产物浓度、废气中氧的含量、CO2核酸量等 生物参数:菌丝形态、菌浓度、菌体比生长速率、呼吸强度、基质消耗速率、关键酶活力等 一、菌体浓度对发酵的影响 1)菌浓的大小直接影响产物产率 2)据农对发酵液溶解氧的影响 三、发酵过程菌体浓度的检测 浊度法 干重法 离心湿重法或测体积 第四节 基质浓度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基质:培养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是菌体生长和产物形成的物质基础 一、基质浓度对发酵的影响 1)基质浓度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基质浓度低时,菌体的比生长速率与机制浓度成正比,达到浓度后不再成正比增加,即基质浓度存在一个上限。 2)基质浓度对产物形成和发酵液特性的影响 基质浓度过高可能会改变产物的代谢方向或造成产物合成的阻遏现象,不利于产物的形成 第五节 溶解氧浓度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难溶气体,在25度和105 Pa时,氧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为0.25mol/m3 。 对于发酵液中每小时在1 m3 培养液中需要氧是溶解量的750倍。如果中断供氧,菌体会在几秒钟内耗尽溶氧。 一、溶解氧浓度对发酵的影响 1. 溶解氧浓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微生物的吸氧量(用呼吸强度和耗氧速率表示) 呼吸强度: 单位质量的干菌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吸取的氧量,QO2 ,表示微生物的绝对耗氧量。 耗氧速率: 单位体积培养液在单位时间内的吸氧量 呼吸强度表示微生物的绝对吸氧量,但当培养液中有固体成分存在时,测定困难。用耗氧速率表示 微生物耗氧速率 γ=QO2·X (5-3) γ——微生物摄氧率 mmol(O2)/L·h QO2——呼吸强度 mmol(O2)/g (干菌体) ·h X ——菌体量 g (干菌体) /L 临界溶氧浓度 满足微生物呼吸的最低氧浓度。在临界氧浓度以下,微生物的呼吸速率随溶解氧浓度降低而显著下降。好氧微生物临界氧浓度大约是饱和浓度的1-25%。 呼吸强度QO2受溶解氧浓度的影响,如图示 达到临界氧浓度时(C临界),呼吸强度不再增加。 二、 氧在液体中的传递 (一) 从供氧方面控制 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氧需克服从气态→液体→菌体多方面的阻力,才能参与各种生化反应 氧传递示意图 气体溶解过程的双膜理论 p-pi ci-cl 传递推动力 根据双膜理论,传递过程的总推动力是气相与细胞内的氧分压之差 N=KLa(C*- CL ) (5-11) N ——单位接触界面氧传递速率(kmol/m3 ·h) C* ——饱和溶氧浓度(kmol/m3 ) CL——溶液主流中的氧浓度(kmol/m3 ) KL ——以氧浓度差为总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kmol/(m2 ·h·kmol/m3) a——比表面积(单位体积液体中所含有的气液接触面积m2 /m3) 液相体积氧传递系数 因a很难测定,把KLa当成一项,称为液相体积氧传递系数,1/h 1.提高(C*-CL)的方法 ① 提高饱和氧浓度 考虑适当降温,降低

文档评论(0)

52013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