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我用残损的手掌分析.pptVIP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 我用残损的手掌分析

学习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感情背诵本诗。 2.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 3.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4.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第一课时 满怀激情诵诗歌 锦幛(zhàng ) 荇(xìng )藻 蓬蒿(hāo ) 蝼( lóu )蚁 憔悴(qiáo )  灰烬(jìn 锦幛——精美的幛子。比喻美丽或美好。 荇藻——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 蓬蒿——飞蓬和蒿子,借指野草。 蝼蚁——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苏生——苏醒。彻骨——透到骨头里,喻程度深。 朗读指导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朗读指导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朗读指导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1929年4月,戴望舒的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的编辑工作。11月初赴法留学,入里昂中法大学。1935年春回国。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 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1941年底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诗篇。 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建国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 戴望舒全家照 1941年12月报15日,香港英国当局向日本侵略者投降。日占港后,大肆搜捕抗日志士。1942年春,戴望舒被捕,在狱中,他受尽了折磨,但他并未屈服,在狱中,他写下了几首诗,本文就是其中之一。 合作与探究 1.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诗意,从内容上看诗歌分为几部分?各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这首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象,总起下文。 第二部分(从“这一角已变成灰烬”至“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诗人想象着用“残损的手掌”抚摸地图上的沦陷区。 第三部分(从“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至结束):诗人想象着用“残损的手掌”抚摸地图上的解放区。 合作与探究 2.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内心深处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起伏? 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消极的、冷色调的前半部分与积极的、暖色调的后半部分形成明显对比,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 合作与探究 3.创作此诗,作者身陷牢狱,不可能有中国地图,那么,诗中“手掌”和“摸索”分别指什么? 这首诗以“我”用“无形的手掌”抚摸祖国地图时的联想为抒情线索,“无形的手掌”指的是诗人的思绪、联想、心理和情感;而“抚摸”则是思绪和联想的展开,心理和情感的流动。 合作与探究 4.配乐朗诵诗歌,诗歌的第二部分描写沦陷区,描绘了哪些画面?这些画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描绘了六幅画面:堤上繁花嫩柳;长白山雪峰;黄河夹泥沙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南海的渔船。 第一幅画面与后五幅画面形成对比。 合作与探究 5.诗歌两部分的写法不同之处在哪里? 合作与探究 5.诗歌两部分的写法不同之处在哪里? 描写沦陷区,从实处着笔,用一幅幅富有特征的小画缀连; 描写解放区,侧重写意,用挚爱和柔情抚摸,加之一连串亲切温馨气息的比喻,凸现和煦明媚的色彩。 板书 我用残损的手掌 沦陷区:灰色——憔悴——阴暗 摸索 解放区:太阳——蓬勃——温暖 第二课时 深入探究品诗歌 预习与交流 1.填空。 《我用残损的手掌》是我国现代诗人 的诗作。诗句“我用残损的手掌/

文档评论(0)

cc88055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