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和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1030解答.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边城寒早。恣骄虏、远牧甘泉丰草。铁马嘶风,毡裘凌雪,坐使一方云扰。庙堂折冲无策,欲幸坤维江表。叱群议,赖寇公力挽,亲行天讨。 缥缈。銮辂luán lù动。霓旌jīng龙旆,遥指澶chán渊道。日照金戈,云随黄繖sǎn ,径渡大河清晓。六军万姓呼舞,箭发狄酋难保。虏情詟zhé ,誓书来,从此年年修好。 此词用宋真宗听取寇准之策放弃逃跑避敌之计而亲征契丹最后使敌人退师、订立“澶渊之盟”的史实,对谏高宗不要逃跑避敌,现实的针对性强,词的境界也雄奇壮阔。叙事性和议论性有机结合,直接开启了辛弃疾“以文为词”的先河。  李纲七首奇特的咏史词,借历史上敢于平定外忧内患的英明君主来激励宋高宗振作精神以抗击金人,表现出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赋予了咏史词以强烈的时代精神和战斗性,词的言志功能在此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体现。如《喜适莺·真宗幸澶渊》: 澶渊之盟距李纲时期已有一百多年了,已成为历史。但历史往往有某些相似之处。宋钦宗时金国对大宋的侵略无异于当年辽对宋的侵略,且又过之。李纲在词中叙述史事,目的是以古喻今,对钦宗进行讽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他希望钦宗能从真宗幸澶渊的史实得到启示,振作起来,抗金卫国,不要一味怯懦逃跑。 李纲有《水龙吟·光武战昆阳》等一组借咏史感怀时事的词作及《苏武令》(“塞上风高”)等,赵鼎有《满江红·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花心动·偶居杭州七宝山国清寺冬夜作》等,这些词或壮烈慷慨,或哀伤凄楚,共同构成了南宋初词坛上以悲愤为情感基调的主旋律,在当时人们的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时代既改变了词人的艺术风格,也改变了一般读者的审美趣味,宋词中追求壮大雄阔之美的趋向开始变得强烈起来。 岳飞 岳飞 1103~1141 等武将则在战场上拼搏厮杀,戎马倥偬kǒng zǒng中横槊shuò赋词,用热血和生命谱写出气壮山河的英雄战歌。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光照日月的传世名作。绍兴十年(1140),岳飞 挥师北伐,大破金兵于偃城。 进抵距汴京仅四十五里的朱仙镇后, 他对 部下说:“直抵黄龙(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与诸公痛饮耳。”这是以 恢复为己任的岳飞的素志。 此词即抒发他扫荡敌寇、还我河山的坚定意志 和必胜信念,反映了深受分裂、隔绝之苦的南北人民的共同心愿。 接着,“三十功名”二句,上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 高风亮节,下句则展现了披星戴月、转战南北的漫长征程,隐然有任重道 远、不可稍懈的自励之意。“莫等闲”二句既是激励自已,也是鞭策部 下:珍惜时光,倍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耿耿之心,拳拳之意, 尽见于字里行间。它和《汉乐府·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样,是被后人奉为箴铭的警策之句。 开篇五句破空而来,通过刻划作者始而怒发冲冠、继而仰天长啸的情态,揭示了他凭栏远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汹涌激荡的心 潮。 下片进一步表现作者报仇雪耻、重整乾坤的壮志豪情。“靖康耻,何时灭”,用反诘句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语感强烈,力透字背。“驾长车”句表达自已踏破重重险关、直捣敌人巢穴的决心。“壮志”二句是 “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式的愤激之语,见出作者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切齿痛恨。 结篇“待从头”二句再度慷慨明誓:等到失地收复、江山一统之后, 再回京献捷。全词以雷贯火燃之笔一气旋折,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因而一向广为传诵,不断激发起人们的爱国心与报国情。 1 思考与练习 * 因婚姻为父母包办,所嫁非人,朱淑真一生都受到感情的折磨。她的词,主要是表现没有爱情的婚姻所引发的忧愁怨嗟、孤独寂寞。如《减字木兰花》:   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春寒着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连用五个“独”字,表现出作者孤独感的沉重。朱淑真词的愁恨表层上似乎与五代北宋词中的闺怨没有多大区别,但深层里却是她自我独特的生命体验,是一位孤立无援地与不幸婚姻抗争的才女心灵深处的呐喊和呻吟。她对命运进行过勇敢的抗争和挑战。 清平乐 夏日游湖 恼烟撩露。 留我须臾住。 携手藕花湖上路。 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 随群暂遣愁怀。 最是分携时候, 归来懒傍妆台。 所写的“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就是她所采取的实际行动。她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大胆追求自主自由的爱情,不为封建礼教所容,抑郁抱恨而死后, “不能葬骨于地下”,诗词遗稿父母付之一炬。事迹声名,湮没不彰。可谓生不幸,死亦不幸! 朱敦儒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

文档评论(0)

52013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