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释甲骨文中的秉棘——殷代巫术考索之一.doc
释甲骨文中的“秉棘”
——殷代巫术考索之一
刘钊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甲骨文中有“秉棘”一语,以往对“棘”字不识或误读,影响了对卜辞的理解。本文通过对“棘”字的考释,指出“秉棘”乃“手持酸枣树的枝条”之意。“秉棘”的目的是为了驱鬼。以“棘”驱鬼作为巫术之一种,有着很强的延续性和久远的来源。通过卜辞“秉棘”一语的考释,可以窥见殷代巫术文化之一斑。
关键词:卜辞棘巫术
殷代崇奉上帝,尊神敬鬼。《礼记·表记》引孔子的话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尊神敬鬼,当然就会崇尚祭祀,注重禳除。这在甲骨文中有突出的反映。而祭祀和攘除往往又和巫术相联系。本文将撷取甲骨文中一个久被忽视的有关巫术的记载,试着加以分析和考索,以期得以窥见殷代巫术文化之一斑,并借此就正于学术界。
在殷墟甲骨文中,有如下二条宾组卜辞:
1、□戌卜,宾贞:(有)梦,王秉。(《合集》17444=《续》6·23·10,典賓。拓本见附图1)
2、甲戌卜,贞:(有)梦,秉,才(在)仲宗,不〔隹(唯)〕(忧),
八月。(《合集》17445=《明》105,典賓。拓本见附图2)
上揭两条卜辞中有一个写作如下之形的字:
《合集》17444《合集》17445
该字孙海波的《甲骨文编》作为不识字列于附录772页,姚孝遂、肖丁主编的《殷墟甲骨刻辞类纂》,于省吾主编的《甲骨文字诂林》及沈建华、曹锦炎编著的《新编甲骨文字形总表》都漏列字头。王襄在1925年出版的《簠室殷契徵文考释》“典礼”部分四页下释该字为“枣”。李孝定的《甲骨文集释》将该字列入存疑部分,谓“字下似从来,不可必为枣字,宜存疑。”季旭昇著的《甲骨文字根研究》从王襄说,谓:“字实从木、象多刺之形,正为枣之特征。……至《说文》讹作‘’,从重朿,失其朔矣。”
按王襄释此字为“枣”是正确的。该字形体并不像李孝定所说“似从来”,因为甲骨文“来”字作“”“”“”,字中间都从与英语字母“M”类似的斜笔,而“”、“”形中间并不写成斜笔,反倒写得与甲骨文“朿”字作“”很像。该字结构正如季旭昇所说:“从木,像多刺之形。”
从形体上看,“枣”字最初应该是像酸枣树的形状。酸枣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3米托叶刺枣有许种类荣岁时纪时说门枣长圆为缨络枣榄为马枣质为枣圆为枣赛枣、无枣枣枣国见枣为两为大枣较为小枣较小枣枣汉语枣树实枣枣称枣》枣为周锥凿为高诱注枣枣也诗经风园园实毛传枣也传》枣刘向叹琼华树小枣为枣是大枣枣对则别则释说:枣盖枣谓为枣为实枣枣性乔,则从“枣”和“棘”的义训和字形来看,两者最初很可能就是使用同一个形体的,即如甲骨文中“月”与“夕”、“立”与“位”、“大”与“夫”、“老”与“考”、“王”与“士”、“示”与“主”、“卜”与“外”等的关系一样。所以在甲骨文中,“”“”很可能既是“枣”字,也是“棘”字。在字形发展的某个时段,一定存在着“重朿”和“并朿”两种异体,后来即利用这两种不同的异体分别对应语言中的“枣”和“棘”两个词,从此字形发生分化,语言中这两个词在文字形体上开始可以严格区分,这也使得语言中的词与字的对应关系变得更为严密。马王堆帛书《战国纵横家书》238号简中的地名“煮枣”写作“煮棘”,马王堆汉墓1号汉墓遣策133号简有文字“棘一笥有缣囊一”,又签牌上写有“臧(藏)棘笥”,这两处的“棘”就都用为“枣”。正好墓中出土物353号竹笥内有枣子,可与遣策133号简和签牌文字所记相对应。可见“枣”和“棘”两字形体在汉代仍然可以混用。这是“枣”和“棘”两个形体最初本为一个来源的间接证据。所以上引甲骨文中的“”、“”,既可以释为“枣”,又可以释为“棘”。不过从具体文意考虑,在上揭卜辞文句中,“”、“”还是以释为“棘”为好。如此上引卜辞文句中的所谓“秉”,就应该释为“秉棘”。
“秉棘”是什么意思呢?
王襄在《簠室殷契徵文考释》“典礼”部分四页下考释上揭《合集》17445号卜辞时说:“《周礼·宰夫》:‘以式法掌祭祀之戒具,与其荐羞。’《礼记·月令》:‘羞以含桃,先荐寝庙’,即《礼记·中庸》荐时食之礼也。此云王羞枣与周世荐羞于祖庙之礼同。”王襄释“枣”字虽然很正确,但误释“秉”字为“羞”,又将文意牵合于《礼记》荐食之礼,其说甚为荒谬。
许进雄在《明义士收藏甲骨·释文篇》一书对《明续》SO522所作的释文中,认为“”字为“鬼神或所奏曲子之名”。这一解释没有什么根据,纯属猜测之词。
宋镇豪在《甲骨文中的梦与占梦》一文中,认为“”字“可能指一种带棘的干状旗旐类器物”,意译《合集》17445号卜辞文意为“记商王梦境中在中宗之庙秉持器,不会有祸忧么”。这一解释缺乏字形的考释,也是据文意生发的猜测,对读懂卜辞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不过文中在推测“”的形状时,提到“带棘”两字,可见在作者的潜意识中,也是将“”与“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真题.docx VIP
- 市政道路施工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doc
- 2024-2025学年小学英语闽教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合集.docx
- 北京邮电大学 数电 数字逻辑第七章.pdf VIP
- 文物学概论_原创精品文档.pdf VIP
- 隧道帷幕注浆施工方案.docx VIP
- 安徽江淮十校202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8月)数学试题+答案.doc VIP
-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docx VIP
- 2022年广东深圳市南山区总工会招聘职业化工会工作者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工作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