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狄仁杰的儒学观.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狄仁杰的儒学观

浅析狄仁杰的儒学观 内容摘要 狄仁杰作为“唐室砥柱”,他为官刚正不阿,心系百姓,为后世所称颂。受后世大量文学影视作品的影响,狄仁杰家喻户晓,但也让狄仁杰的形象有所失真。作为一名真正的儒臣,狄仁杰在做人为官方面所体现出来的高尚品质对现今的社会有许多借鉴意义。本文主要从儒家的“仁、礼”两个方面对狄仁杰进行具体研究。 关键词:狄仁杰;仁;礼 被人称之为“唐室砥柱”的狄仁杰,对于一千多年后的我们来说依然是耳熟能详。这与后世大量文学、影视作品广泛传播分不开,但更重要的是其刚正严明的性格和显赫的政绩,为后世所敬仰。但是由于后世大量文学影视作品偏重于狄仁杰办案能力的描写,特别是清代谴责小说家吴趼人所著的推理小说《狄公案》以及荷兰人高佩罗的《狄仁杰断案传奇》更是把他塑造成中国的“福尔摩斯”,而让人忽略了狄仁杰其他的方面,实际上狄仁杰的断案能力只是他的一部分而非全部,这也就造成了狄仁杰的形象在许多人心中与历史真相有所出入。由于知识和能力所限,本文只从儒家的“仁、礼”两个方面来具体表现狄仁杰为官做人的某些品质,从而来感受其情怀。通过研究狄仁杰这位唐代儒臣,对现今官员问题和道德建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有许多借鉴意义。 一、狄仁杰的“仁” “仁”,字面意思是从人从二,“二”在古代为“丄”,也就是“上”。“仁”从整体上来看就是以人为贵的意思,《说文解字》说,人是“天地之生,最贵者也”,二是地之数,结合起来就是人与人相互亲切关爱的意思。儒家把“仁”尊为“全德”,被认为是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儒家圣贤关于“仁”的解释有很多,仅仅是《论语》中就记载了孔子弟子“仁”的多种解释: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第十二》)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第十二》)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颜渊第十二》)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第十二》)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第六》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第十七》) 这里孔子从修养和具体运用方面来解释“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认为“仁”更多的是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孟子认为:“恻隐之心,仁也”,对于官员来说“仁”最好的表现莫过于能够时刻为百姓着想,正所谓“圣人心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官员对百姓的“仁心”,收获的肯定是百姓的敬仰之心。而古代百姓为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最隆重的往往是自发的为其立碑建祠。 “俄转宁州刺史,抚和戎夏,人得欢心,郡人勒碑颂德”,这是《新唐书》第一次记载了百姓为狄仁杰立碑,虽只有短短的几个字,但这是对为官者功绩的极大肯定,自古以来能够得胜的官员多但能得民心者甚少,一将功成万骨枯,狄仁杰能够得民之欢心,妥善处理民族关系,以民之利为准百姓自然愿意为之立碑。“时越王兵败,支党余二千人论死。仁杰释其械,密疏曰:‘臣欲有所陈,似为逆人申理;不言,且累陛下钦恤意。表成复毁,自不能定。然此皆非本恶,诖误至此。有诏悉谪戍边。’囚出宁州,父老迎劳曰:‘狄使君活汝耶!’因相与哭碑下。囚斋三日乃去。至流所,亦为立碑。”这是《新唐书》中记载的百姓第二次为狄仁杰立碑,叛乱在古代是最大的罪,为越王的支党求情对其仕途来说绝非精明之举,但狄仁杰能够站出来更能见其“仁心”。“万岁通天中,契丹陷冀州,河北震动,擢仁杰为魏州刺史。前刺史惧贼至,驱民保城,修守具。仁杰至,曰:‘贼在远,何自疲民?万一虏来,吾自办之,何预若辈?’悉纵就田。虏闻,亦引去,民爱仰之,复为立祠”。这是《新唐书》中记载的第三次百姓为其立碑祠,唐万岁通天 公元696年 ,时年已经69岁的狄仁杰可谓临危受命,朝廷亟需胜利来稳定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不管狄仁杰是否真有妙策,但如果没有真正“仁心”的人是不会去冒险的。而之后“景晖,官魏州司功参军,贪暴为虐,民苦之,因共毁其父生祠,不复奉。至元和中,田弘正镇魏博,始奏葺之,血食不绝。族孙兼谟。”我们更可以明白碑祠就是百姓对官员功绩最直接和客观的肯定。这几次立碑祠只是在《新唐书》中有明确记载的一部分,当然这其中可能有因为狄仁杰作为恢复唐室正统的大功臣而造成对他的记载或许有些夸大的成份,但其中百姓为狄仁杰在魏州(今大名县城)立的碑今天我们还能够看到,这也说明这些记载大多是可信的。 百姓为官员立碑立祠是官员最大荣耀,这是为官心系百姓最好的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