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城镇化进程与区域差异分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城镇化进程与区域差异分析.doc

安徽城镇化进程与区域差异分析   摘 要:由于政策体系和发展阶段的差异,安徽城镇化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问题。分析和总结安徽城镇化历程的基本特征和经验教训,对于推进新时期安徽城镇化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安徽;城镇化;区域差异   中图分类号 F29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2-01-03   1 安徽城镇化的发展阶段与特征   1.1 改革开放前的安徽城镇化 现出曲折、反复和总体水平缓慢上升的态势。按照这一态势,大致可以将这一时期的城镇化划分为3个阶段,即起步阶段(从建国到1957年)、曲折阶段(1958-1964年)和停滞阶段(1965-1978年),见图1。   起步阶段(从建国到1957年)。“一五”初,安徽城镇化水平为8.7%。工业项目和城市的兴起,加大了劳动力需求,一批农村人口得以通过计划招工等方式进入城市,安徽城镇化缓慢起步。   曲折阶段(1958-1964年)。这期间,安徽经济发展经历了“大跃进”运动、3a自然灾害和调整整顿曲折发展过程,城镇化速度呈现出大起大落的状态。这一时期的前半段,由于农村人口的非正常减少,使城镇人口比重呈现出非正常的快速上升;后半段在政策调整整顿背景下,大量城市人口又下放至农村,城镇人口比重又呈现下降态势,并由此形成了系统而严格的城乡二元制度体系。   停滞阶段(1965-1978年)。受“文革”及经济发展低迷徘徊的影响,安徽城镇化在人口高增长的同时,几乎呈现出发展停滞的状态。10a多年间,城镇化率仅提升了1个百分点。主要特征:一是起点低、起步晚,城镇化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致低5个百分点);二是城镇人口的增长方式主要靠自然增长,而且某些年份部分城市人口还倒流农村,呈现政策性的反城镇化趋势;三是城镇化进程与政治经济形势和计划体制高度相关,在严密的计划控制下,市场因素对城镇化进程几乎不能产生影响。   1.2 改革开放后的安徽城镇化 1979年后,随着改革开放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安徽城镇化也步入逐渐加快发展的时期。尽管政策和体制性因素仍在一定程度左右城镇化发展,但市场因素无疑成为了这一时期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伴随着改革开放由农村扩展到城市,再到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和完善,安徽城镇化也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城镇化恢复发展阶段(1979-1991年)。这一阶段的安徽城镇化发展起步于农村体制改革和农村工业化推动。1987年以前的安徽城镇化发展主要得益于农村改革的红利;1988-1991年,安徽城镇化发展速度在恢复发展基础上有所回落,其主要原因在于前期改革带来的城镇化发展惯性的延续,以及城市体制改革阵痛的影响,而并未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城镇化非常规发展阶段(1992-2000年)。以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进入了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在这一背景下,随着市场经济改革取向不断明确、深入和提升,市场经济发展的拉力和以小城镇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推力,成为了这一阶段安徽城镇化发展的最大动力。这一阶段,安徽城镇化发展速度的2次高峰与安徽省出台的2个小城镇发展政策是吻合的。2000年,安徽城镇化水平为28.0%,与1990年相比,10a提升了10.1个百分点。这无疑是个巨大的进步,其中小城镇的大量设立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城镇化稳定快速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前一时期形成的“民工潮”发展成更大规模人口流动的“升级版”,安徽农民工成为推动城镇化的重要力量,而政策性城镇化政策的作用则相应减弱了,安徽城镇化呈现出稳态的、有序的发展态势。2001年安徽城镇化率为29.3%,也刚好进入一般意义上的30%~60%的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图2)。   从发展机制看,安徽城镇化受市场和政府双重驱动且市场的作用逐步增强。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取向的改革逐步展开和深入,市场机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影响力愈来愈强,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人口等要素流动等方面,市场的力量无处不在,而且其影响不断扩大;但同时政府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城市规划、空间布局、区划调整等诸多领域,政府的作用仍然突出,甚至存在政府采取“有形之手”强力推进农村人口的“被动城市化”。从发展动力来看,安徽城镇化推动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转变;发展手段由计划政策向市场体制转变;空间布局由集中向扩散改变。   2 安徽城镇化进程的区域差异   安徽南北地理跨度大,资源分布和人口分布不均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城镇化发展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这种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城镇化水平、城市经济密度、城镇规模、人口流动等方面。   2.1 区域城镇化水平的差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