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域中的“本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异域中的“本土”.doc

异域中的“本土” 在法国举行的“本土:变革中的中国艺术家”展参展作品:刘小东《男孩故乡》(2013年,帆布油画) 徐渠《货币战争》(2015年) 徐震《永恒-马拉松战士,宣布胜利的负伤加拉太人》(2014年)   穿过巴黎西部著名的布洛涅森林,就能看到已经成为一个新地标的路易?威登基金会(FLV)大厦,它像扬着白帆的船,虽然是静止的,但仿佛时时刻刻在流动。12块弧形玻璃帆像层层冰峰,又像盈盈云朵。用设计师弗兰克?盖里的话说,它是“一幢随着时间和光线演变的建筑”。它是设计者和基金会想要“在巴黎构建一艘成为法国文化使命标志的美妙舰船”意图的最好体现,“就像这个时刻处于变化中的世界”。2014年10月建成开放以来,这里已经举办了一系列展览及演出活动,而在2016年,他们以中国当代艺术家创作为主题的展览作为开局,选择了12位活跃在中国当代艺术圈中不同年龄层次的艺术家,策划了“本土:变革中的中国艺术家”作品展,并同时挑选基金会此前收藏的中国艺术家创作,举办藏品展。   “本土”展是继2003年法国国立现代美术馆的“中国,怎么样?”(Alors, la Chine)以及2004年里昂当代艺术馆的“道与魔”(Le Moine et le Démon)之后,近十年来首次在法国举办的中国当代艺术展,参展的艺术家大部分曾在此次策展方之一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举办过个展或群展。“这次展览的目的并不在于勾勒出中国艺术界的全景,而在于凸显日新月异的艺术生产的多重形态特征。”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介绍说,展览的主题“本土”是在艺术家及作品都已经确定之后才决定使用的。事实上,这个词的内涵可以作多重理解,它几乎没有对展览有所限定,而只提示这些截然不同的作品基于国别而具有的某种联结关系。然而,在策展思路上又特意表明,并不指向民族性,而是希望通过这些不同媒介、形式、材质的作品,折射艺术家所生活的“本土”复杂多变的社会图景的某些侧面。LV基金会方面的策展人劳伦斯?博塞在阐述这一内涵时引用学者高士明的说法:“不是将中国当代艺术作为国民身份或文化认同感来进行重新定义,而是作为对历史的回归与重新发现,是文化拆解与重建过程的结果。”早在2009年,田霏宇与劳伦斯?博塞在香港艺术馆联合策划“路易威登:创意情感”展览,通过七位香港艺术家的作品来呈现他们与之相关的在地文化生态,而这一次,他们合作推出的艺术家都来自内地。他们用个人化的创作方式去折射中国社会出现的种种变化,在关于经济、生态、城市化等一系列问题中,潜藏其中的生产关系和城乡关系往往是他们热衷于以隐喻方式呈现的核心。   虽然没有试图寻找参展艺术家的某种共性,但他们之间还是有大体的代际划分。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刘小东和邱志杰的作品中有更多传统因素而非观念作品的东西。刘小东的油画《男孩故乡》属于他重返童年故乡辽宁金城创作的“金城小子”系列,这些“油彩时光机”将画面定格在他那些已经成年的小伙伴们身上,画家用来自外部世界的目光发掘了蕴藏在时光之谜背后的意义。画面中蕴含的情感,亲切与叹息并置的笔触与色彩,人物与风景,还是带着现实主义严肃而审慎的自省与观察。毫无疑问这是展览中最写实、最接近朴素的作品,这组“金城小子”早在几年前就获得极大的关注,一句“儿时朋友都胖了”的戏谑之语,道尽了时光逝去的无奈与乡土中国小城里某种最司空见惯的象征性现实。邱志杰的《从华夏到中国》则延续了他的地图系列创意,用近似水墨的技法将华夏地图中的城池、关隘、河流抽象成水墨长卷,而在每一块砖石上都写上词语。这些词语纷繁如大杂烩,有的是文雅的古语,有的来自当下的流行文化和口头用语。他所选取的这些词看似随意,但又是某种精细筛选后的结果。雅俗或者古今,正襟危坐或者啼笑皆非,都以不同方式参与了华夏历史进程的塑造,构成一幅“文化、地理、政治与诗意变迁中的中国大观图”。 杨福东“本土”参展作品《青?麒麟》(2008年,多屏装置艺术)   同样从传统水墨中汲取灵感,“80后”艺术家郝量则更热衷于探索传统水墨技法在当下的可能性。他从明代王世贞的一所废弃的园林触发创意,这座园林曾经废弃,后来又由政府修缮之后开放成为公园。郝量去园林的每一处做了细致的考察,将它还原到绢面上时,他将摩天轮等现代景观融入古典的山石、树木等园林空间当中,试图从画面的张力中寻找到一种平衡。张力和平衡从刘诗园的作品《幸福及一切》当中也可以感受到。如今生活和工作在丹麦哥本哈根的她用来自世界各地的五彩斑斓的编织毯在展览现场搭建起一个立方体空间,而在空间入口,名为“幸福”的广播电台在循环播放着各种教你如何获得幸福的段落。各不相同、但又有重复的地毯错落地形成起一种马赛克般的视觉效果,站在入口处仿佛能感受到一种吸力――吸引你走入这个绚丽温暖的空间,一个平和幸福的假象,然而又隐隐不安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