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预后影响因素分析.docVIP

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预后影响因素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预后影响因素分析.doc

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 探究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预后影响因素,以供临床参考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心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50例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究其存活率以及心肺复苏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从本文研究中可以看出,50例心脏骤停患者经过心肺复苏急救后,有30例患者死亡,占总例数的60.00%,有20例患者存活,其存活率为40.00%。同时,心搏骤停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与心搏骤停发生时间、心搏骤停发生日期、机械通气、正压通气并无明显关系,而与医生、护士经验、心肺复苏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 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预后的影响因素有护士经验以及心肺复苏时间,经验多的医生、护士能够第一时间对心搏骤停患者实施最有效的急救措施,且医生、护士对患者的心肺复苏急救时间大于30min,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具有较高的急救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关键词:心搏骤停;心肺复苏;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心搏骤停是临床上的紧急情况,若不对其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很有可能会造成患者死亡[1],因此,对心搏骤停患者实施有效急救方式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研究中主要对50例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其心肺复苏预后影响因素,详细报告如下,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心搏骤停患者(2013年11月~2014年12月)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所占比例为31:19,年龄在11~87岁,平均年龄为(41.21±10.57)岁。 50例心搏骤停患者均是因为冠心病、电击伤、急性中毒等原因送入医院进行就诊,其意识丧失时间到医院进行就诊的时间为7min~2h之间。 1.2方法 在50例患者进入医院进行急救后,工作人员需要立即对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之后快速开通气道性机械通气[2]或者是人工呼吸,同时,还需要对患者使用复苏药物等,对于室颤患者还需要给予电击除颤,从而提高患者复苏几率。 1.3观察指标 观察50例心搏骤停患者经医院急救后的存活率以及心肺复苏预后影响因素。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χ2检验比较。 2 结果 2.1存活率 对50例心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过程中,有30例患者死亡,占总例数的60.00%,有20例患者存活,其存活率为40.00%。 2.2心肺复苏预后影响因素 本文研究对50例心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其影响因素与心搏骤停发生时间、心搏骤停发生日期、机械通气、正压通气并无明显关系,而与医生、护士经验、心肺复苏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见表1。 3 讨论 心搏骤停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紧急情况,其具有致命性的特点[3],而患者获得急救成功的关键则是时间,因此,越早对其实施心肺复苏,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技术的进步,临床上对心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技术治疗具有较大的发展,但是在患者的预后方面,却并无较大的进步,因此,如何提高心搏骤停患者最终的预后生存率是目前国家研究的重点。 相关学者曾经提出[4],心搏骤停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与患者的年龄有关系,因为高龄患者的心、脑等重要器官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的衰退,且在对高龄心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时,其会对患者的心脑功能恢复影响较大,从而导致其存活率逐渐下降,最终导致心肺复苏的治疗效果对患者并无任何作用。同时,也有学者曾经表明[5],对心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时,对其进行电击除颤后会逐渐恢复患者的心脏生理功能,因此其需要对患者实施电击除颤方式进行急救,从而提高心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 本研究结果见前文详述。临床经验大于1年的医生、护士,其发生急救失败的几率明显少于经验小于1年的医生、护士,因此,在每一个急救病房中需要安插一个经验较高的护士以及2个或2个以上经验小于1年的护士,以此来有效提高心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 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看出,在对心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方式,医生以及护士的经验尤为重要,其面对心搏骤停患者的第一反应就能够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有效急救,从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另外,在面对室颤患者,医生能够凭借自身经验知晓是否应该对患者立即进行除颤,从而恢复患者的心脏生理功能,提升患者的存活率。 相关学者曾经表明[6],对心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方式,其中,心搏骤停患者的室颤持续时间是影响护士对其进行除颤效果的重要因素,护士应该在患者心脏并无任何反应或心肺复苏后无任何生命体征后对患者进行除颤,即可以使得患者除颤效果较好,提高心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还有相关资料曾经表明,在患者心搏骤停前应用镇静药物,其经过心肺复苏急救后的存活率明显高于未使用镇静药物的心搏骤停患者,其可以有效表明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