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追求过完整的自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所幸追求过完整的自我.doc

所幸追求过完整的自我 仿佛一夜之间,文学圈很多微信公众号都在“安利”(网络用语,强烈推荐)一本名叫《斯通纳》的小说。朋友之间也在口口相传,甚至有人自曝为此熬夜流了好几回眼泪。 但它根本不是什么“从天而降”的新书,只是一本1965年出版的籍籍无名的小说,卖了2000本就绝版不印了。谁也没想到的是,半个世纪后,岁月拂去尘埃,它成了一部让人痛哭流涕、视之为击中灵魂的经典文学,登上多国文学畅销榜。《纽约客》大力推荐:“(《斯通纳》)出版50年后的畅销,是献给被亏欠的艺术一次迟来的正名。” 倒不是情节有多感人,恰恰相反,《斯通纳》的故事叙述没有炫技,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有惊涛骇浪式的人物和英雄,甚至连作者约翰?威廉斯,我们都是陌生的。可几乎所有读过的人都说,“治愈人心的力量”、“我从中看到了自己”。刚刚过去的2015年,正好是《斯通纳》出版50周年。 [故事]一个男人一生的无聊故事 1965年,美国丹佛大学一个名叫约?翰?威廉斯的英文教授出版了这本《斯通纳》,写的是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个男人一生的无聊的故事。 美国,密苏里州,来自偏远农场的农家小伙子、19岁的威廉?斯通纳进入州立密苏里大学学习农学。因为在课堂上偶然听到的一首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他突然转变志向攻读文学,由此成了一名大学教师,后来遇到一位富家小姐,摇身一变成了“凤凰男”,然后按部就班结婚、生子、教学、退休、衰老、死亡,走完一辈子。 难道这是一个20世纪初美国凤凰男发迹的故事?不,不,后面的故事平淡到让人发指,除了那段稍纵即逝的婚外情。 斯通纳的人生中只有两件事可以引发他的激情,爱与学习,最后在某种程度上,他在两件事上都遭遇了失败。 [Loser]是Loser还是英雄 斯通纳在婚姻中和妻子形同陌路;爱情上无法放弃一切远走高飞;事业上,因为不给同事的学生考试过关而从此遭到排挤,导致周围人都对他敬而远之。你可能会认为他的生活可以归结为一场完败,是一枚成功学意义上的Loser(失败者)。但斯通纳,这个老实巴交、沉默寡言、习惯躲在自己世界里的男人,却始终活得勇敢。谁都看得出,他只要稍许退让,处事圆滑,就可以让一切转变为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然而他从未那么做。 他永远在按照自己的信念行动,来对抗这个了无生趣的现实世界。虽然结果并不那么美好,却成全了他另一种缺憾而又完整的人生――即使不能拥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过完整的自我。 作者威廉斯在一次罕见的访谈中论及斯通纳这个主人公:“我觉得他是个名副其实的英雄。很多读过这本小说的人都觉得斯通纳的人生太可冷和不幸了。我却觉得他的人生过得很好。他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也充满感情,他觉得自己的工作意义重大……” 2014年,美国《纽约时报》刊发了一篇书评《现在开始,你应当开始阅读(斯通纳 》。文中作者回忆自己主持过的一个《斯通纳》读书小组,有位绅士不解:“为什么非要我读个Loser的故事?”屋子里沉默了,直到有人起来说话,轻轻地,几乎不带任何感情,“我觉得在读自己的生活,威廉?斯通纳可能就是我自己。” 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说,斯通纳的不幸,更接近生活中真实的不幸,读者能看到这种不幸的来临,就像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不幸来临,但心里清楚你对它无可奈何。因此他在读这本书时,尽量把速度限制在每次读30或者40页,等到第二天再揭晓斯通纳可能要承受的东西。 一个平凡人,在人生的每一个转折点都遇到挫折,也许,这种人生困境的普遍性才是这本书引发集体共鸣的源头吧。尽管平淡无奇,你越往下读,你会越爱不释手,它毫不浮夸,直指生活的内核,一个勇者有过的失败不失意的人生。虽然小说背景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却没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它是一个世纪前的故事,也是现在的故事。 [自来水]其实每隔几年就有人推荐它 1965年美国出版的《斯通纳》卖完2000册后就绝版了。上世纪70年代,英国朗文出版社在欧洲第一次出版它,命运也与此类似。截至1994年约翰?威廉斯去世,两个版本的《斯通纳》一共卖出不到1万册。但其实,这本书的身影从未淡出文学圈。每隔10年左右,就会有圈内人变身《斯通纳》的“自来水”(网络用语,指消费者因为自身喜爱,自发地为某产品造势)。 1963年6月13日,丹佛大学英文教授约翰?威廉斯致信自己的经纪人玛利亚罗德尔。罗德尔刚读完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斯通纳》,虽然明确表示很欣赏,可这位经纪人也提醒威廉斯,期望不要太高。威廉斯回信说:“噢,我绝无幻觉,认为这部小说会成为畅销书或者类似的东西……我唯一确信的是这是一部好小说,如果假以时日,甚至可能被证明是很有分量的好小说。” 1973年,英国作家C.P.Snow在《金融时报》发问:“这本书为什么居然默默无闻?英语文学作品―乃至放眼整个文学界――鲜有能抵达这本书作为小说艺术展现的人类智识的高度。”1981年,有多位诺奖、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