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可忽视的标题艺术
课外拓展系列一:
不可忽视的标题艺术读者买书买杂志,往往是先看目录标题,才决定是否值得掏腰包。所以标题是读者的第一印象,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一个好的标题不但能一针见血地点明主题,而且还可以点缀和美化版面,用生动优美、妙趣横生的形式去吸引读者。刘心武为标题挑毛病1993年10月8日,上海某报出现这样一条标题《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中首添汉语教授》。一般读者看不出这条标题有什么错,而作家刘心武却挑出了毛病。他在一篇随笔中指出,“汉语教授”的说法不确。理由是:一、消息中没有说出这位“汉语教授”是谁;二、诺贝尔文学奖是由瑞典学院院士评定严格地说院士不好称为评委。该机构的院士是终身制死一位方可补一位而现在18位院士无一在1993年逝世,怎可能增添出一位来三、退一万步,就算今年添了一位汉语教授吧那也绝非首添因为瑞典著名汉学家马悦然教授早在8年前就被选为瑞典学院院士1992年他还担任评定诺贝尔文学奖的执行秦牧谈题目的学问秦牧在《艺海拾贝》一书中,谈到题目的学问。他说搞文学工作的朋友,很多人都有这个体验:给作品起题目,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虽然题目一般并不能使已经写好的作品内容变好或者变坏然而一个好题目却常常对作品有画龙点睛之妙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我们只要举这么一两个小例子就够了鲁迅回忆他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生活的那组文章,陆续在《莽原》杂志上登载的时候总题目本来叫作《旧事重提》等到1927年结集出版的时候朝花夕拾》, 想来是鲁迅先生嫌题目太直白,便改成了《朝花夕拾》。在此书中,当然也有鲁迅先生一贯的讽刺辛辣,但更多的,却是一种老年人回忆往事时的脉脉温情。 其中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本应该快乐美丽的童年,因为笼罩在那个封建社会,时不时透出些迂腐的气息,所以鲁迅要骂,骂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从文章表面看,鲁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温情的文字,其实,他把愤怒藏得更深。有人说柔软的舌头是最伤人的武器,也许鲁迅先生正是想达到这个目的吧。一篇小品文的绝妙好题解放前国民党统治区有一家报纸,对蒋介石频繁打内战深为不满刊登了一篇小品文题目是《摩登论语:战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个题目是套用《论语》开篇的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文章发表后该报在一周内竞被罚停刊两次。另一家报纸对此愤愤不平特意发消息并加上这样一条标题《报而时停之不亦怪乎》这条辛辣讽刺的绝妙好题老百姓读之不亦乐乎找骂的标题连载:正版语文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作者:王佩 写文章易,做标题难!如今这时代,文章写的好不好似乎已不重要,标题能否吸引眼球才是关键。
为了招徕读者,大家挖空心思琢磨标题,绝对“语不惊人死不休”!你看报刊上,左一个“内幕”,又一个“真相”,好像保密局是他们家开的一样。其实,所谓“内幕”不过是一堆鸡毛蒜皮的琐事,所谓“真相”充其量是一些模棱两可的传言。
“揭密”这一花活玩不转了,就有人开始玩耸人听闻。三年前,坐地铁看到一份报纸,头版通栏大标题:“导弹直打XXX办公桌,以为出了大事,赶紧买了一份。读完差点没把我鼻子给气歪了!原来文章写的是,有一种新式导弹,精准无比,能够打到XXX的办公桌上。我彻底了!
套话连篇,是标题的流行病。电视剧《爱你没商量》一上演,报章中充斥着各种“没商量”。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一火,满世界都是“谁动了我的什么什么”。仿佛一夜之间,中国人都不会说话了。汉语果真那么贫乏?作者果真那么弱智?连一句原创的话都写不出来了吗?
滥用比喻,是标题的另一大问题。《乡下狗妈妈喂城里虎娃》,这标题取的,简直是在骂人。还有一篇关于张玉宁比赛的消息,标题竟是《东北“外来妹”饰演申花范尼 三次疯狂挑逗阿里·汉》,比喻套比喻,弯弯绕套弯弯绕,也真难为这作者了。
标题最能反映出一个作者的文字水平。错别字、病句放在正文中不显眼,赫然出现在标题中可就要丢人现眼了。北京普降大雪,某报用了这样的标题――《瑞雪兆北京》,瑞雪兆丰年说得通,“瑞雪兆北京”是什么玩艺?再看这个,某刊评论员文章――《贪官缘何胆如牛?》。只听说过牛眼很大,没听说过胆也大。可能作者认为,牛体型既然比人大,胆也不会小吧!
标题也最能体现作者和媒体的良知。杭州某报发过一条消息,某市民下河游泳、溺水而亡,用的标题居然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真不知道这作者安的什么心肠。
有一天,女朋友在我办公室看报纸,忽然发出一声娇喝:“哪个杭州王八干的?”我凑上前一看,原来报上有这样一篇文章:《湖北鳖占领杭州城》。她是湖北人,难怪如此光火。其实,这篇文章写的是湖北产的甲鱼畅销杭州的事,只是标题这样取,没法叫人不骂!关于文章标题的写法:借、仿、拼、抽、代。我们都要善于缩小“包围圈”,要选择一个小小的切入口,如一件事、一个人、一样物品、一种感受、一点看法等等,集中笔力加以突破,把你所选择的话题角度写细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