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专用汽车加氢站安全问题如坐火山口.docVIP

世博专用汽车加氢站安全问题如坐火山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博专用汽车加氢站安全问题如坐火山口

世博专用汽车加氢站:安全问题如坐火山口 2010年09月11日14:28文汇报 任荃我要评论 0 字号:T|T 上传照片赢佳能550D单反 | 免费发明信片赢大奖 | 订制世博精彩资讯 世博专用燃料电池汽车,总在每日凌晨时分加氢。“安全”二字如同一道紧箍咒箍在加氢站员工的心头。 9月1日晚,台风“圆规”和“狮子山”携风雨雷电与上海擦肩而过。2日零点刚过,袁静检查完所有设备,爬上3米高的移动加氢车,一头钻进驾驶室,和同事们准时出发。沿着湿漉漉的济阳路,两辆加氢车一前一后开行在夜色中,直奔卢浦大桥脚下的世博园后滩出入口。此时,100辆燃料电池观光车正在园内停车场“嗷嗷待哺”。 连续几个月的夜班,让袁静喜欢上了朦胧月色,但此时,他全无雅兴欣赏。之前,恶劣的天气早已将他的心高高吊起:但愿这该死的雷雨天就此打住,至少今夜别再来打扰。要知道,一道闪电足以让氢气爆燃;若有雨水顺着加氢枪流入观光车气瓶,车子必定抛锚。 身为世博会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站长,“安全”二字如同一道紧箍咒死死箍在袁静和18名加氢站员工的心头。有人开玩笑说,他们把守着一座“弹药库”,一触即发的险情永远只允许出现在预案中。 坐在“火山口” 走进袁静管理的加氢站,一眼就能看见15个十来米长的钢制储氢瓶,里面存放的是156辆世博专用燃料电池汽车(包括100辆观光车、50辆小轿车和6辆大巴)的“口粮”。每天,上海焦化厂的工业副产品氢气经提纯、增压后,由一辆运氢管束车从吴泾运来,再由站内的几台压缩机二次增压至三四百公斤后,“锁”进15个储氢瓶。 无色无味的氢气看似性情温和,实则暗藏“杀机”。常温常压下,当空气中的氢气含量达到4%-74%,一颗小火星即会引发爆燃。不幸的是,氢气偏又是自然界中分子量最小的可燃性气体,即便装在密封罐里,也难保不往外蹿。 高压下的氢气更加“活泼好动”,加氢团队犹如坐在“火山口”上,卸氢、增压、加氢,每一个动作都必须小心翼翼。就拿“卸货”来说,要把氢气从管束车上“搬”到储氢瓶内,需要先用氮气将输送管路里残留的空气排空,5分钟的吹管过程包含11个步骤,如若不小心遗漏了一步,抑或弄混了前后次序,都可能引发危险。一开始,袁静不放心其他人操作,总是亲自充当“卸货员”。后来,他整整花了两个月,才手把手教会了所有员工。 白天,不时有小轿车和大巴开到站里来补给。加氢员两人一搭档,戴上手套和安全帽,穿着闷热的防静电服和笨重的防静电鞋,站在烈日下加氢。为给员工们做示范,袁静一同跟了出去。他先是下意识地摸了摸身边的铁柱子,然后从加氢机上取下一只金属夹,娴熟地夹在轿车的排气孔上。 这一摸、一夹究竟为啥?袁静一边做记录一边向记者解释:“不光人体和物体时常带电,当氢气从瓶内快速流出,也会与管壁摩擦生电,若不在加氢之前除静电,也许一拉车门,就有危险。” 虽说白天进站加氢的车次频率不算太高,可看管“粮库”的工作一点不轻松。抬眼一看表,恰好上午10点,两小时一次的巡检开始了。记者跟随袁静,手持便携式“电子鼻”,围着加氢站的角角落落仔细走了一圈,遇到阀门、管线接头等敏感区域则需放慢脚步,来回嗅。原来,受热胀冷缩和日常振动影响,部分气密元件可能会老化,螺丝等紧固件也可能有松动,“好在,这‘鼻子’很是灵敏,一旦空气里的氢气浓度达到万分之一,就会‘嘟嘟’报警,防患于未然。”巡检完毕,袁静一头扎进办公室,背对着空调吹起了冷气,脸上露出一缕轻松的微笑。 “意外”时时有 与白天的有条不紊相比,更重要、更紧张的工作还在凌晨时分。每日零点一刻,站里的两辆移动加氢车就会准时开进世博园,为100辆燃料电池观光车“送餐上门”。通常,加满一辆车需要15分钟,两个半小时才能“喂饱”100辆车,收工回站已是凌晨3点多。 其实,进园加氢也是没办法的选择。起初,有人建议观光车出园加氢。后来,考虑到所有观光车辆都没有牌照,而且100辆车同时出园未免太费周折,有关部门才批准加氢车“冒险”进园,“万无一失”的压力全都压在了加氢队的肩头。 然而,第一晚入园,就把袁静吓出了一身冷汗。就在园区入口排队安检的过程中,相邻车辆的司机闲来无事,点了根烟。第二天,加氢站就向世博局申请免检:既然安检查的是易燃易爆危险品,我们自动亮明“危险品”身份,是否可以直接入园?经过一番协调沟通,加氢车终于可以走绿色通道了。 因为都是第一次,试运行的那段日子,加氢工们不约而同患上了“强迫症”——观光车的加氢孔又低又小,夜晚灯光略显昏暗,大家时而担心加氢枪是不是插好了,时而怀疑控制面板上的按键是否按错了,每个动作总要反复检查好几次。好在,这种感觉很快被熟能生巧的手头功夫慢慢赶走。 尽管大家小心再小心,“意外”还是不止一次地发生了。一日,一辆加氢车的控制面板加到一半黑屏了,袁静心里“咯噔”一下:莫非是有氢气泄露,系统自动断电保护?他和队员逐一检查,最后发现

文档评论(0)

kakax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