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县水稻霜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docVIP

罗甸县水稻霜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罗甸县水稻霜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doc

罗甸县水稻霜霉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摘 要] 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属禾本科稻属Oryza L.,一年生草本植物。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粮食作物的首位。在全世界水稻产中,我国单产和总产都处于先进行列。中国稻作面积约占世界稻作总面积的1/4,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1/3,而产量则约为世界上稻谷总产量的37%,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5%。水稻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稻米含有淀粉76%-79%,蛋白质8%-10%(高含量品种达标12%-15%),脂肪0.2%-0.4%。稻米蛋白质中有营养价值高的赖氨酸等多种营养成份。在谷类作物中稻米所含有的粗纤维最少,各种营养成分的可消化率和吸收率均较高,最适于人体的需要。因而稻米是我国人民的主要食粮。   [关键词] 水稻 价值 病害 规律 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058-01   罗甸县位于贵州省南部红水河畔,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全县总面积3009.6平方公里,新行政规划辖7个镇1个乡。总人口33.1万人,拥有22个民族,其中以布依族、苗族为主,少数民族占有一席之地66.13%。处于东经106°23′―107°03′,北纬25°04′―25°45′之间。地势由贵州高原呈“簸箕口”向桂北丘陵过渡,北高南低,北连惠水、长顺,西邻紫云、望谟,东北与平塘接壤,南以红水河为界与广西天峨、乐业两县隔河相望。县城距省府贵阳166公里,距州府都匀187公里。全县土地总面积451.95万亩,非耕地资源位居黔南首位。罗甸气候资源得天独厚,年均气温19.6℃,无霜期达335天,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素有贵州“西双版纳”和“天然温室”之称。是贵州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县。2006―2007年,水稻霜霉病在茂井开始发生,没有对粮食产量造成重大影响,2008―2012五年间,随着气候异常变化,洪涝灾害频繁,该病害流行特别大,危害面积加重。五年发生面积8000余亩,其中绝收面积5375亩,损失粮食5000吨,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群众利益受到极大损害。为切实解决这一生产实际问题,我们对该病的流行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调查探索。现简述如下:   一、症状及发生规律   1.症状   该病害在田间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在营养生长期侵染(秧田期至移栽大田分蘖期以前),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化,叶色淡黄卷曲,叶梢长而叶片变短增宽,后期叶梢变脆易折断。二是在生殖生长阶段侵染,表现为部分病株显著矮缩,株高不到健株的一半,叶片淡黄而肥厚,病株心叶卷曲或捻转不抽出。   2.流行规律   2.1一般流行年份,秧田期感病,未采取防治措施的带病秧苗移栽大田后继续发病,部分未发病的秧苗移栽上年发病的稻田,也引起发病,下游田块因上游病区水源下流,感染发病。罗甸县水稻一般在4月中旬至下旬播种,5月中旬移栽。育秧方式主要是旱秧(规范化的旱育浅植占80%以上)湿润育秧和半旱式育秧。2008―2012年连续五年对茂井镇高里村、边圩村和兰西村优质稻区1490亩水稻苗床地进行试验观察,旱育秧秧田没有发生该病害,半旱式和湿润育秧均有发病。5月下旬未出现病株,5月中旬出现病株,下旬达到发病高峰,发病为泥脚较深的冬水田和排水不畅的半旱式秧田,发病的品种有岗优725、富优1号、岗优22等。2012年在上几年发病严重的高里和兰西村进行试验对比,选择上年秧田期和大田期均发病的稻田和未发病的稻田制作苗床地,且同时在田块里作不同懂得育秧方式作对比,有农民都习惯的品种岗优22、岗优725、岗2009、汕优63、宜香优2308、D优527、中优85、Q优5号、Q优2号、B优827等10个品种分别播2平方米,播前全用25%叶鲜胺乳油2000倍浸种42小时,湿润育秧催芽播种,旱育秧直接播种(4月15日),观察发病情况。5月18日在上年发病较重的湿润育秧苗床出现病株,5月25日达到发病高峰,严重的品种有岗优725、岗优22和富优1号。其它品种基本一致没有发现该病害,而前几年未发病的秧田到移栽期都没有发病。   2.2大流行年份,因普降大暴雨,河流涨水,淹没农田,退水一周左右,田间开始出现症状,10天达到高峰期。2008―2012年产生大流行,流行盛期在6月下旬―7月上旬,流行前期都普降大暴雨(有记载2009年6月20―24日降雨量169.5mm,,2012年7月6―10日降雨量152.5mm),蒙江河及其支流涨水,两岸地势低畦稻田被淹,一般淹没在一天以下,退水较快的稻田不易发病,淹没在2天以上,易产生回水,退水较慢的稻田发病教重。此时,大部分水稻正处于幼穗分化阶段,造成植株矮化,不能正常抽穗和孕穗,严重影响粮食产量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