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草甘膦盲目扩张后患无穷.doc
草甘膦盲目扩张后患无穷 草甘膦回暖后,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在今年化工产品整体并不理想的前提下,草甘膦的涨价受到世人的关注。草甘膦价格上扬,诱发了许多装置复产或新产能投产,使产能快速膨胀,其结果后患无穷。草甘膦这个世界第一大除草剂品种,业界对它充满期待,也充满忧虑。 草甘膦热销,企业利润大增 草甘膦原本是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突然发生如此大的逆转是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的,产品价格上涨比较快,从年初的3.2万元/吨上涨到8月份的4.2万元~4.4万元/吨,生产商几乎全线开工,但产品仍供不应求,扭转了企业此前利润空间比较薄的状况。价格上涨趋势之强、持续时间之久甚至超越了很多业内人士的预期。 多方分析认为,草甘膦市场转暖主要源于以下五个因素。一是全球草甘膦最大供应商孟山都受制于美国环保压力和上游原料影响,产能急剧缩减。去年6月需求旺季到来,孟山都供应链在国际市场断档,采购商只得涌入中国,使我国草甘膦火起来。二是前几年草甘膦行情的低迷主要是2008年大起大落行情的后遗症,近几年市场整体处于去库存状态。随着社会库存的减少,终端的需求在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加的情况下不断扩大,导致了今年草甘膦市场整体缺货的状态。三是2013年美国、乌克兰和南美的大豆、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增长,拉动草甘膦需求增长。从全球看,国内外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已达1.7亿公顷,国际市场对我国草甘膦的需求比行情最好的2008年上升近20万吨。四是草甘膦出口看好。2012年我国草甘膦出口54.7万吨,2013年上半年草甘膦的出口持续大幅增长,出口数量达到35.15万吨,占全国农药出口量的38.8%。五是环保核查有敲山震虎作用,“三废”处理抬升企业草甘膦生产成本,使阶段性供应紧张加剧。 草甘膦市场回暖对大型生产企业非常有利,从今年的价格和出货情况看,大企业都是满产的,只要能开的装置都会开,还会开到产能上限。现在来看,草甘膦生产企业不论大小都有可观的利润。总结15家上市农药企业2013年年中业绩报告时发现,受草甘膦国内外需求增长的刺激,营业收入增长最快的3家企业分别是辉丰股份、华星化工股份和沙隆达A,分别上涨42.89%、38.08%和36.08%。草甘膦成为今年上市公司利润暴增的主要动力,江山股份、沙隆达A和华星化工的净利润分别上涨2211.91%、431.43%和345.49%,涨势惊人,利润上涨主要受益于草甘膦价格上涨。2010年利润亏损的江山股份跳跃式百倍增长让人吃惊不小。新安股份、扬农化工都得益于草甘膦市场的热销,上半年净利润大增。从最近公布的2012年中国农药企业销售二十强排行榜可以看出,生产草甘膦原药的企业占了60%。 盲目扩张,将引发新一轮产能过剩 草甘膦需求火起来后,价格回升到足以吸引中小企业复工生产的水平,也掀起大型企业扩能和投资的狂潮。产能过剩是国内草甘膦行业的顽症,2008年高空跌落时的巨痛人们还记忆犹新。2008年新一轮产能大跃进是从2006年开始的,那年,全球最大供应商孟山都停产,同时转基因作物种植量提升,共同催化草甘膦进入为期三年的大牛市,价格从3万元/吨暴涨到2008年的10万元/吨。受此刺激,我国资本掀起草甘膦投资狂潮,国内产能从2006年的20万吨飙升到2009年的97万吨,而国内外总需求才55万吨。在产量严重过剩打压下,其价格从10万元/吨的巅峰跌落到2万元/吨。 经过近4年的低谷期,全国除了新安化工、金帆达、乐山福华、南通江山、江苏好收成、山东润丰等10家左右大企业仍在生产外,大部分草甘膦生产企业都开开停停,或干脆退出市场。经过长达4年的残酷洗牌后,我国草甘膦行业的整合正在逐步向着比较好的方向发展。如果没有这一轮价格上涨,最终小企业将有望全部淘汰出局。尽管草甘膦景气将延续,但再好的市场也架不住大量企业一哄而上。据统计,中国拥有草甘膦相关登记686个,三证齐全的企业67家,无证生产原药的企业近30家,原药总产能达100万吨左右。目前草甘膦开工企业有29家,装置开工率仅为四成。2012年原药总产量为39.1万吨,预计2013年原药总产量将达45万吨左右。我国每年使用草甘膦原药约5万吨,国外草甘膦的实际用量折百原药在55~60万吨,我国的总产量加上孟山都在全球6套生产装置的年总产量20万吨,目前已经处于供需平衡状态。但是,草甘膦价格一路上扬,这催生了国内草甘膦的大规模投资热,大大小小的项目在各地纷纷上马。今年不少大型厂家都有扩大产能的计划,2012年停止生产的草甘膦企业也有不少又重新生产。这样,生产量的上涨是锐不可挡的。资料显示,和邦股份拟以5.01亿元的金额自行投资建设5万吨/年草甘膦项目,项目建设期为一年。河南一家企业计划新增1.5万吨/年原药产能,估计在2014年投入市场。乐山福华集团在今年5月刚刚投产一条新的5万吨/年草甘膦原药生产线,使公司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