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肇星:出色诗人意外走上外交路.doc
李肇星:出色诗人意外走上外交路
1982年3月,在外交部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李肇星以翻译身份正式亮相。1985- 1990年整整5年间,他以部长助理的身份兼任外交部发言人,面对西方记者提出的许多刁钻尖刻的问题,李肇星沉着应对,他的机智、坚定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被誉为“铁嘴钢牙”外交官。
在外交场合以幽默健谈和反应敏捷出名
1940年10月,李肇星出生于山东省胶南县大珠山脚下的王家村,生活贫苦。中学时李肇星利用一切时间学习,外语和中文的成绩尤其突出。李肇星在1950年代发表在《少年文艺》上的文章《越活越年轻的爷爷》,曾经在当地轰动一时。
高考时,李肇星没有如愿进入一心向往的中文系就读,“意外”地被第二志愿北京大学西语系录取。1964年,李肇星从北大毕业,恰逢外交部到北大西语系挑人,李肇星和其他几名同学被录取,其中包括后来成为他夫人的秦小梅。
在李肇星的外交生涯中,最广为人知的是从1985年开始到1990年整整5年间,他以外交部部长助理的身份兼任外交部发言人频频出现在中外媒体当中。李肇星也是改革开放后外交部任职时间最长的新闻发言人,他曾多次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西方记者提出的一些尖刻的问题,他的表现机智、巧妙、坚定不移,赢得了国内外外交专家与新闻媒体的钦佩和尊重。
“事实上,一个人的爱国感情、维护祖国利益的决心和摆事实讲道理的态度是会得到大多数记者的敬重的,尽管他不见得同意你的观点。”这是李肇星的亲身感受。当初,李肇星作为外交部发言人第一次上台,发布会上好几位西方记者就所谓的“西藏独立”问题不断地向李肇星发难,其中一位外国记者还说出一句风凉话:“我也有自己的家乡,如果你说我的家乡不是属于我们国家的一部分,我才不在乎呢?而你为什么对西藏问题这样在乎?”李肇星回答:“你对自己的国家怎么看是你的问题,但是中国的主权是神圣的,外国人无权干涉!”字字铿锵,掷地有声,新闻发言人李肇星首次登台亮相便有不俗表现。据说,这个提问的记者后来因佩服李肇星的雄辩和赤诚与他成了朋友。
熟悉政策,反应敏捷,外语娴熟,这些都是发言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除此之外,李肇星还有独特的感受:集体比个人更重要,个人的作用总是微不足道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发言人不是“人”,只是一种工作机制。
1980年代末,邓小平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媒体公众、特别是西方记者的关注。
在1989年8月31日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新闻发言人李肇星首先辟谣:“邓小平先生的身体很好。最近有些报纸报道的情况与此相反,完全是无中生有。”“邓小平是在家里还是在医院拥有这良好的健康状况?”一位德国记者的提问话里有话。“一个具有普通常识的人都会知道,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应该住在哪里。”李肇星首先用反诘击破了对方的防线,然后又是一个轻松、幽默的调侃:“我不知道您在身体好的时候是否住在医院里?”台下顿时响起一片笑声。李肇星健谈、幽默、随和,不管和老人还是孩子在一起,大家都会觉得很轻松,也很开心。就是在外交场合,他也一样风趣。在不少外交场合,他常用幽默语言来化解尴尬,活跃气氛,抑或把不便直说的信息传递过去。
有一次,美国在中国购买的飞机上安窃听器。一位记者见到李肇星后,不停地问他的态度。李肇星回答说:“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花这么多钱买这样一架飞机不容易。我希望我们花钱要求装的东西一样不能少,但我们没花钱的东西,就请你们不要‘送’给我们。”这位记者听了后哈哈大笑,说:“您的这个回答可以编进新闻教材了。”
时任中国驻美大使的李肇星一次在美国俄亥俄州大学演讲时,一个老太太问他:“你们为什么要‘侵略’西藏?”
李肇星一改往日之态,没有直接反击,在得知老太太是德克萨斯州人后,他说:“你们德克萨斯州1848年才加入美国,而早在13世纪中叶,西藏已纳入中国版图。您瞧,您的胳膊本来就是您身体的一部分,您能说您的身体侵略了您的胳膊吗?”老太太乐了,心悦诚服。最后,她热烈地拥抱住李肇星,连声说:“谢谢您,谢谢您让我明白了历史的真相。”
外交学院副院长曲星对李肇星工作风格的评价是:“该说硬话的时候毫不含糊。任部长后第一次约见美国大使时说话非常强硬,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是平时在工作中跟大家关系非常好,跟他共事的同事也非常愉快。”
为了给记者争取时间,故意让美国国务卿等待
在外交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每一次危机处理,对李肇星而言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在担任驻美大使的3年里,最难的莫过于处理1999年5月7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这一事件。这起事件,造成中方3人死亡、20余人受伤,引起了中国人的空前愤怒。
“炸馆事件”发生后,美方轻描淡写地将事件说成“意外事故”,且没有说一句公开道歉的话,这让李肇星十分愤怒。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