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曾国藩教子弟抄谁的奏疏.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曾国藩教子弟抄谁的奏疏.doc

曾国藩教子弟抄谁的奏疏   个人品行的堕落,为官道德的滑坡,很多时候,问题其实出在难以察觉的风气浸染与人性陋习上,日积月累,终成大祸;清代名臣孙嘉淦的一封奏疏,明确地指出了这些问题。   同治四年(1865)一月,攻克南京之后的曾国藩抽空编选了一本书,取名《鸣原堂论文》。这是一部很特别的书,它由17篇汉唐以来名臣的奏疏组成。这不是一本打算赚稿费的书,用意是编来教育子弟的。   在书中,曾国藩对一篇奏疏有很高的评价:“我当年在京城时,听到很多朋友说‘此疏为本朝奏议第一’,我认为它的文气不甚高古,因此,没有觉得怎么样。最近我细细品读,发现疏中所说的‘三习一弊’,凡中智以上,大抵都‘蹈此弊而不自觉’。特别是其中所说‘自是之根不拔,黑白可以转色,东西可以易位’,亦非绝大智慧猛加省惕者不能道。”   他告诉弟弟们:我和沅弟(即曾国荃)忝窃高位,平时听到的多是阿谀奉承的话,所说“三大习”,自我反省实在难免。沅弟下属较少,此习还不深,但也不可不预为之防。我们兄弟各抄录一遍置于座右,也就是《诗经?小宛》所说的诗人远征之道啊。   这是兄弟间推心置腹的话。那么,他们所谈论的是一篇什么奏折,需要抄录作为座右铭呢?   这篇奏折叫《三习一弊疏》,作者是孙嘉淦(1683―1753),字锡公,山西兴县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进士及第,历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至吏部尚书。史家评价他“功业赫奕,学问文章亦高,山西清代名臣,实以嘉淦为第一人”。   孙氏在雍正年间便敢直谏严酷的雍正,差一点丢了性命。乾隆即位后,他向新皇帝上了这道奏折。这道奏折延续了孙氏以往的风格,直接告诫皇帝要重视思想和作风建设,治人先治己。   他将领导者常犯的毛病归结为“三习”:   一是“耳习”,听惯了好话,不说好话者就被当作拂逆,因此,开始时拒绝匡正拂意者,继而拒绝说话木讷者,久而久之,那些歌功颂德不精巧的人亦在疏远之列。这就叫耳朵的习染,“喜谀而恶直”。   二是“目习”,看惯了媚态,不眉顺目从者就被当作抵触。因此,开始时排斥傲慢粗野之辈,继而疏远那些使人畏惧之辈,久而久之,那些谄媚逢迎得不好的也被当作忤逆。这就叫眼睛的习染,“喜柔而恶刚”。   三是“心习”,平时一切要求,底下人都能照办,一切心意都能如愿,久而久之,“质之人而不闻其所短,返之己而不见其所过”,从别人那里听不到自己的缺点,自己检视自己,似乎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于是,“意之所欲,信以为不逾;令之所发,概期于必行”。自我感觉太好,以为事事都在掌握。这就叫心理的习染,“喜从而恶违”。   因此,三习既成,乃生一弊,这一弊就是“喜小人而厌君子”。身边一旦被小人包围,政事就会日非一日。   应当说,这“三习一弊”概括得非常精准。曾国藩刚开始做官时,位低权轻,感觉不到这“三习”;等到他位居总督,又功高勋重,便真正领教了“三习”。   平时我们讲,为什么一个人做了官,就会大变样呢?并非他想变,而是受困于这“三习”,不自觉地产生了“弊”。   孙嘉淦可谓清醒者,尽管他一路青云直上,而且所处的时代是历史上少有的盛世,政治较为清明,社会相对稳定,但他依然有忧患意识,洞察幽微,对于人性看得很透彻。他进而分析,造成“三习”的根本原因就是人的“自是”。   如何去掉“三习”,根除“一弊”呢?办法就是要“不敢自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明辨忠奸是非,修养德性,改变思想作风。   可以说,孙嘉淦太有预见性了,后来乾隆以“十全老人”自居,不都落到了孙氏这篇奏折里所说的“三习一弊”中了?   位高权重的曾国藩读到这篇奏折,应该是吃了一惊,原以为“三习一弊”是针对皇帝而言,读后方知“三习一弊”普遍通用。虽然他长期以来注意自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概”:斗斛满,则人会刮平它;人自满呢?天会来削平他,与其等天来概之,不如自己削掉自己多的部分。因此他不求圆满而求阙,不求高官而求退。但他还是对孙氏的“三习一弊”说予以了高度重视。打下南京后,原本他只裁撤了部分湘军,到1865年,决定加大裁撤的力度和进度。这就是“自概”,比自律二字力度更强。   他既担心自己不慎流于“三习”产生“一弊”,更担心自己的弟弟们,特别是以狠字著称的九弟曾国荃,立下打下南京第一功,骄傲自满情绪流于言表,如不加约束,后果实难预料。这就是他特意提出要弟弟们抄录《三习一弊疏》的关键原因,要把它作为镜子。他反复告诫弟弟们,“目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眼睛能看到千里之外,而不能看到自己的睫毛。他借身边的例子来说服弟弟们,说自己深感“音容笑貌之拒人,每苦于不自见,苦于不自知”,平时一个眼神,说话声音、动作表情很容易给别人以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但自己感觉不到,因此,一定要懂得“自以为非”的道理,要从四个方面来严加注意:一是面色,二是言语,三是信函,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