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太白山冰川资源开发与建议.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秦岭太白山冰川资源开发与建议.doc

秦岭太白山冰川资源开发与建议   摘 要: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3 767m,是我国东部公认发育过第四纪冰川的山地,在海拔3 000m以上育有大量山地冰川地貌,是我国东部地区为数不多的冰川地貌景观,而且冰川地貌类型多样,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冰川地貌群落。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第四纪冰川地貌破坏严重,合理利用遗迹资源,加紧制定保护措施迫在眉睫。结合实地考察成果,对太白山第四纪冰川遗迹资源概况进行阐述,并对其资源开发利用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   关键词:太白山;第四纪冰川;景观资源;开发;保护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4-0054-02 太白山地处陕西省西安市西150km的眉县、周至县和太白县交界,南接汉中盆地,北邻渭河盆地。地理坐标为107°19′~107°58′E,33°40′~34°10′N,山体北高南低,东西长约61km,南北宽约39km,总体呈东西延展。主峰最高海拨3 767 m,考察区岩性主要为花岗岩和花岗片麻岩为主,是前奥陶纪、古生代变质岩组成的断块山地[1]。太白山北麓西端的太白县,年平均气温7.5°C,降水量年平均752.6 mm。眉县年平均温度12.9°C,降水量606mm。降水集中在7―9月份[2]。植物垂直地带性分布明显,在考察区的南坡,780~2 300m为落叶阔叶林带,2 300~2 730m针阔混交林,2 730~3 400 m为寒温针叶林带,包括冷杉和太白红杉,3 400~3 767m亚高山草甸和苔藓带[3~4]。树线在北坡为3 350m左右,南坡为3 400m左右。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奠定了太白山独特的资源宝库基础。   一、太白山冰川资源类型与分布   (一)地貌景观资源   1.冰蚀地貌:主要分布在太白山主峰3 000米以上高山区。主峰八仙台为中心3 500米以上分布有明显的角峰和刃脊,刃脊角峰下分布有大小各异,且不同阶段的古冰斗和岩坎地貌;冰川槽谷以八仙台角峰为中心,在其周围放射出五条,即:大爷海、三宫殿、二爷海―三清池、佛爷池、红水河冰川槽谷;在五条冰川槽谷中,偶可见羊背石等大小砾石冰碛物[5]。   2.冰缘地貌:受冰川降温作用的影响,太白山发育大面积冰缘地貌。从拔仙台顶面,东至文公庙山脊,西至跑马梁到鳌山,分部有大小不等棱角分明的冰缘岩块,类型有:大型石河、石海、石流坡、石冰川、地下暗河及冰缘黄土、石环、岩柱等地貌。通过外观和分布高度可明显分辨出现代和古冰缘地貌,反映出气候环境演化对地貌的控制作用,依据学者划分的末次冰期两次冰川作用和全新世降温事件及冰缘与冰川关系诸多特性[6~8],推测太白山至少经历三次显著的冰缘作用期。   (二)淡水资源   冰川湖泊:在末次冰盛期(LGM)时,山顶冰川作用达到最大,冰川不断向后和向下侵蚀,形成巨大的冰斗洼地。大约在0.73~1.3 ka左右冰川脱离山顶[6],永久积雪从此消失融化,融水蓄积在古冰斗湖内,形成今日太白山的高山冰川湖泊,即:大爷海、二爷海、三爷海、玉皇池、佛爷池(时令湖)5个古川湖泊,湖泊形似鹅蛋,外口有岩坎相阻,下接地下暗河。这些高山冰川湖泊面积不大,只有10~30m左右,但深度可达30m以上,水质清澈,蓄水量巨大,是难得的淡水资源,具有很高的开发潜质。   (三)生态资源   太白山地处南北方地理分界地带,气候具有明显过渡性,是我国亚热带季风过渡为暖温带季风的界限,且山体落差高度大,气候与植被垂直地带性明显。历史期间,太白山随冰期与间冰期气温波动,特别是冰期降温时,太白山山地成为生物避难的重要场所。时至今日,太白山动植物生态资源仍然十分多样,研究表明在太白山保护区500Km2 范围内,共发现记录有植物121科628属1 550种[9],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充足食物,是我国雉类之血雉、红腹角雉及兽类之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有动物的栖息地。   二、太白山冰川遗迹的资源特性   第一,完整性:太白山的冰川地貌保存完整,大型的角峰、刃脊、地下暗河、石海、石流坡及冰川湖泊及冰川槽谷十分壮观,是难能可见的地貌景观资源,价值潜力巨大。   第二,科学性:太白山是我国东部为数不多的公认有古冰川发育的山地,晚更新世期间冰川规模快速扩张,形成众多后期遗迹资源,通过这些遗迹,尤其是冰川地貌遗迹,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为解决近年来我国东部低海拔型山地冰川争议提供有利的发育参照证据。   第三,过渡性:太白山地处我国重要的南北方分界区,各类资源具有明显过渡性,通过冰蚀地貌景观发现,一方面受古冰川影响,残留的大型冰斗湖及冰川槽谷说明该地冰川发育具有显著的海洋特性;另一方面,现代冰缘地貌类型中的石海、石流坡、石河的广泛发育,说明气候明显变干,冻融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