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同步学案答案解析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汇编.ppt

地理必修一同步学案答案解析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汇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理必修一同步学案答案解析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汇编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一课时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同步学案48页、49页 学效评估 1.B 2.C 飞船、卫星等应在高层大气中运行,从曲线②中可读出该层的最低气温约为-80°C. 3.D 4.D 图示中,①②为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人造烟雾主要是增强④; 低碳生活减少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使得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少,从而使大气逆辐射减弱。 5.A 6.C 7.D 第5题,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地面和大气辐射都属于长波辐射;第6题,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第7题,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f)增强,夜晚大气逆辐射(c)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e)也增强。 8.(1)对流层 平流层 低 近地面气温高达20°C,且对流层高度达18km左右。 2 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该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增温。 (3)B C 电离 (4)该层上冷下热,空气对流运动显著,且集中了大气层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易凝结成云致雨。 课后提升 综合训练 1.A 2.C 平楼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原因是臭氧吸收了紫外线。 3.D 4.B 第3题,深秋初冬,天气晴朗干燥,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差,地面热量散失的多,水汽易凝结。白天,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高,强烈的上升气流将地面的沙尘带到天空,可以作为水汽的凝结核。 第4题,白天大雾,云层厚,大雾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空气能见度降低。 5.A 6.C 第5题,雾霾天气大气中的颗粒物增加,会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吸收;第6题,错时上下班可避免短时间内大量排放污染颗粒物。 7.C 8.D 第8题,大气逆辐射与空气中水汽、二氧化碳的含量多少有关,黑色尼龙网不能增加大气逆辐射,也不能提高夜间的温度;尼龙网不能阻止地面辐射,也不能增强地面辐射,它可以阻挡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温度不会太高,从而减少水分蒸发。 9.(1)A太阳辐射 F地面辐射 I大气逆辐射 (2)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3)晴天温差大,阴天温差小 原因是晴天白天太阳辐射被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多,近地面温度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温度低。故温差大。 第二课时 大气的运动 51页学效评估 1.A 2.C 3.D 由图看出,在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区,在高空风从城区吹向郊区,因此图示区域区域大气运动系统应属于热力环流;城市热力环流系统的形成主要是城市热岛效应造成的。 4.B 5.A 6.C 7. 1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砖偏向力 摩擦力 (2)北 风向右偏 (3)乙 乙处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 课后提升 综合训练 同步学案54页 1.A 2.C 3.B 4.D 5.B 6.A 7.B 8.A 9.(1) ④ ⑤ (2)B 膨胀上升 A 收缩下沉 (3)绘图略(逆时针。其热力环流的画法应是近地面由A→B,高空相反,垂直方向气流A地下沉,B地上升) (4)B B地受热,空气上升,为城区。 (5)白天 59页学效评估 1.B 2.B图例所示的气压带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图中P风带为北半球西风带。 3.A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 4.B 由图中可以看出,北半球中纬度(30°—60°)盛行的是西南风,属于盛行西风带。 5.D 6.B 7.B * * *

文档评论(0)

2232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