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风护理常规
姜小林
中风又名卒中,系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不语或言语蹇涩为主症的病症。“中”为打击之意,又为矢石之中。“风”善行而数变,又如暴风疾至。古人将此类症状与所观察自然现象联系起来,用比喻的方法为疾病命名,中风就此得名。中风分为缺血性中风(短暂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梗塞、腔隙性高梗塞、脑梗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1护理评估:
1.1发病诱因
1.2半身不遂部位、程度、体位等状况。
1.3评估患肢功能,下肢感觉和肌力、大小便情况。
1.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1.5 X线、CT等检查结果。
1.6辩证:中经络(肝阳上亢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中脏腑(风火闭窍证、痰火闭窍证、元神衰败证)。
1.6.1肝阳上亢主证: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黄或燥,脉弦有力。
1.6.2风痰阻络主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1.6.3痰热腑实证: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口舌歪斜,口粘痰多,腹胀便秘,午后面红烦热。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1.6.4气虚血瘀主证: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歪语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暗淡,苔薄白或包腻,脉细弦或数。
1.6.5阴虚风动主证: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或暗淡,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
(急性期中脏腑患者不在本科治疗)
1.6.6风火闭窍主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斜视或直视。面红目赤,肢体强直,口燥,项强,两手握紧拘急,甚则抽搐,角弓反张。舌红或绛,苔黄而燥或焦黑,脉弦数。
1.6.7痰火闭窍主证:突然昏倒,昏愦不语,燥扰不宁,肢体强直。痰多息促,两目直视,鼻鼾身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有力。
1.6.8痰湿蒙窍主证:突然神昏嗜睡,半身不遂,肢体瘫痪不收。面色晦垢,痰涎涌盛,四肢逆冷。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滑或缓。
1.6.9元气衰败主证:神昏,面色苍白,瞳孔散大,手撒肢逆,二便失禁,气息短促,多汗肤凉。舌白腻,脉散或微。
2护理要点
2.1一般护理
2.1.1按中医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1.2中医针灸科护理常规。
2.1.3针灸前做好准备和解释工作,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摆好舒适体位。
2.1.4患者过度劳累、饥饿、饱食和剧烈运动后及精神紧张、血压偏高时不宜立即针刺治疗。
2.1.5针灸过程中观察病人的神色变化,发现疼痛、头晕、心慌、出汗、肢冷、恶心等不适立即报告医生。
2.1.6在留针期间,患者不能随意改变体位,防止出现滞针、弯针、断针现象,如有特殊情况,向医生说明并做好相应处理。
2.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2.2.1密切观察并及时记录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意识障碍者,防止发生意外。
2.2.2物理治疗前嘱病人排空大小便。
2.2.3患肢处于功能位,行肌肉按摩及被动运动,感觉障碍者防止烫伤、冻伤、刺伤、碰伤或摔伤。
2.2.4注意患者有无二便功能障碍,做好皮肤护理、防止湿疹、压疮的形成。
2.2.5患者良肢位的摆放。
2.2.6仰卧位:头部放在枕头上,面部朝向患侧,枕头高度要适当,胸椎不得出现屈曲,患侧臀部下方垫一个枕头,使患侧骨盆向前突,防止髋关节屈曲、外旋。患侧肩关节下方垫一个扇形充气垫,使肩胛骨向前突。上肢肘关节伸展,置于上肢充气枕上,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下肢大腿及小腿中部各放一楔性充气枕,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膝关节下方利用舟状充气枕固定,防止膝反张。固定带不宜过紧,下肢给予丁字鞋固定,保持中立位,防止足下垂。
2.2.7患侧在下方的侧卧位:患侧肩胛带向前伸,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健侧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屈曲,下面垫一个下肢充气支具,背部挤放一个枕头,躯干可依靠其上,取放松体位。
2.2.8患侧在上方的侧卧位:患侧上肢向前方伸出,肩关节屈曲小于90度,下面用充气支具。健侧下肢髋关节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背后挤放一个枕头,使躯干呈放松状态。
2.3给药护理
用药期间忌生冷及寒凉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中药汤剂宜温服。服用降压药物要按时按量,不随意增减药量。
2.4饮食护理
2.4.1风痰阻络证:饮食宜清淡甘寒为主,如绿豆、芹菜、菠菜、冬瓜、黄瓜、丝瓜、橘子、梨,忌羊肉、鸡肉、狗肉、大蒜、葱、辣椒、姜等腥辣食品。
2.4.2气虚血瘀证:饮食宜益气健脾通络,如山药薏仁粥、甲鱼汤、淡菜汤、面汤、银耳汤、黄瓜、鹿角菜汤、芹菜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