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ppt.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楚辞.ppt.ppt

* * 《楚辞》的编订 与《招隐士》主题 《楚辞》的编订成书和定名的时间,学术界迄今未有定论。总括诸家之见,最具代表性者有四: 其一,王逸认为《楚辞》的编订和命名是刘向完成的。从东汉到现代,大多数《楚辞》的注释本和论著都承继了王逸的论见。 其二,金开诚、葛兆光肯定“淮南王幕府对‘楚辞’有收集传习之功”,但认为首次编订和命名是王逸。 其三,姜亮夫认为,“屈、宋之作辑录为一书,当出刘安”,姜先生肯定刘安对《楚辞》的首次编辑权,但未提及《楚辞》定名一事。 其四,汤炳正和李大明提出,汉初流传屈原《离骚》和宋玉《九辩》的合集,编辑者可能就是宋玉。刘安在合集的基础上增辑了收集的作品,“并将这个增辑本定名为《楚辞》”。两位先生首次提出《楚辞》由刘安命名的宏论。 一、今本《楚辞》在汉代的三次编订 《楚辞释文》篇目次序: 离骚第1 (屈原) 九辩第2 (宋玉) 九歌第3、天问第4、九章第5、远游第6、卜居第7、渔父第8、 招隐士第9 (淮南小山); 招魂第10 (宋玉) 九怀第11 (王褒) 七谏第12 (东方朔) 九叹第13 (刘向); 哀时命第14(严忌) 惜誓第15 (贾谊) 大招第16 (屈原或言景差) 九思第17 (王逸)。 今本《楚辞补注》篇目次序: 离骚第1 、九歌第2、天问第3、九章第4、远游第5、卜居第6、渔父第7 九辩第8 (宋玉) 招魂第9 (屈原或景差) 大招第10 (屈原或景差) 惜誓第11 (賈誼) 招隐士第12 (淮南小山) 七谏第13 (东方朔) 哀时命第14 (严忌) 九怀第15 (王褒) 九叹第16 (刘向) 九思第17 (王逸) 。 《补注》的篇目次序和《楚辞释文》目录存在差异,正是这一差异性为我们审视《楚辞》的编辑过程提供了重要线索。 据白化文考述,洪兴祖《补注》附录的《释文》大约成书于五代时期,其篇目的目录次序与晁公武《读书志》、陈振孙《解题》所著录的《释文》目录完全相同。 汤炳正先生认为“《释文》篇第,盖旧本”。 汤先生所说的“旧本”至少告诉我们:和《释文》目录次序相同的《楚辞》文本,应该是指汉魏时期的通行本,可能同初本《章句》是同一个系统,而且比现在所传的《章句》本肯定要早。 如果按《释文》篇目,作者排列次序依次为:屈原、宋玉、屈原、刘安;宋玉、王褒、东方朔、刘向;严忌、贾谊、屈原(一说景差)、王逸。 很显然这个篇目次序是比较杂乱的,但这个杂乱的篇第却清楚地表明,《楚辞》至少在唐以前经过了三次编订。 第一次编订时,收录了《释文》目录或者说初本《章句》目录中从《离骚》第1到《招隐士》第9的作品,应该是刘安所辑,共计27篇,并首次定名《楚辞》,我们姑且称为古本《楚辞》或旧本《楚辞》。其中除了刘安自己的《招隐士》和宋玉的《九辩》两篇外,其余25篇都是屈原一人的作品,而且汉代只有刘安一人。 这个本子大概就是西汉中晚期文人学者中流行的读本,东方朔、刘向等人所读就是这个传本。 第二次编订时,收录了《释文》目录中《招魂》到《九叹》的作品,编订者为刘向,共计新增26篇,其中《九叹》9篇为刘向自己的作品,其余17篇为宋玉、王褒、东方朔三人的作品。 假如宋玉曾经编过合集,他应该将自己的两篇一次收录。假如首次是刘向编订,也不该将《招隐士》放在宋玉两篇作品之间。说明宋玉的《招魂》是刘安编订本之后他人补入的篇目。 第三次编订时,增录了《哀时命》第14到《九思》第17的12篇作品,其中《九思》9篇为王逸的作品,其余为严忌、贾谊、屈原(一说景差)三人的作品,编订者为东汉初期的王逸。 王逸不仅对古本《楚辞》进行整理编订,并结合东汉的通用语言对全部作品做了注解,各篇之前撰写序言,指明作者、写作时间、命题意义等,题名《楚辞章句》,这就是最早的《章句》底本。 如果《释文》目录反映的是王逸《章句》的旧本面貌,我们对汉代的三次编订可以作这样的评判: 根据古书编订的通例,“楚辞”第一次编订应该将宋玉的作品放在屈原作品之后,不该放在屈原作品的中间,可能当时刘安把《九辩》也当成了屈原的作品。 第二次编订的次序应该是:宋玉、东方朔、王褒、刘向。东方朔生活在汉武帝时期,王褒生活在汉宣帝时期,按照人物生活时间和作品创作的大体年代,东方朔应在王褒之前,不知何故,第三次编订时刘向将王褒排在了东方朔之前,不能不说是刘向的一个失误。 第三次编订,如果按照作者生活时代的顺序,应该是:屈原(一说景差)、贾谊、庄忌(严忌)、王逸。因为,庄忌生活在汉武帝时期,和刘安同时,晚于贾谊,不应该放在贾谊之前,这是王逸的失误。 《释文》目录次序的《楚辞》篇目次序,或者说王逸初本《章句》的编订次序,出现杂乱的原因,我们认为大概有两种可能: 一个是刘向编订本身不够严谨;一个可能是刘向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