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八、其他设计要求 1)灌浆量计算 软土、粘性土、细砂K=0.3~0.5; 中砂、粗砂K=0.5~0.7; 砾砂K=0.7~1.0; 湿陷性黄土K=0.5~0.8。 一般情况下,粘性土地基中的浆液注入量为15%~20%。 * 1)逐渐加密法则:是指按计划好的灌浆孔网格布置分序逐渐加密灌浆的法则。 单排孔 2)注浆顺序 * 固结灌浆常布置为梅花形和方格形: * 2)分段灌浆法 * 3)凝结时间 ①极限灌浆时间:到达极限灌浆时间后,浆液具有相当的结构强度,其阻力已达到使注浆速率极慢或等于零的程度。 ②零变位时间:在此时间内,浆液以具备足够的结构强度,以便在停止灌浆后能有效地抵抗地下水的冲蚀和推移时间。 ③初凝时间:浆液的初凝时间应足够长,以便计划注浆量能渗入到预定的影响半径内。当在地下水中灌浆时,除应按控制注浆速率以防浆液过分稀释或冲走外,还应设法使浆液能在灌注过程中凝结。 ④终凝时间:它代表浆液的最终强度性质,在此时间内,材料的化学反应实际已终止。 * 13.5 施工技术 一、灌浆施工方法 灌浆是通过灌浆管和灌浆泵完成的。而灌浆工艺则是根据浆液凝固时间的长短来决定的。灌浆施工方法主要有单管、双管两种方法。 (1)钻杆灌浆法 (2)单过滤管灌浆法 (3)双层管双栓塞注浆法 该法是法国Soletanche公司研制的,因此又称Soletanche法(也称袖阀管灌浆法)。此外,还有双层过滤管法和套管注浆法。 * Soletanche注浆法 双层过滤管注浆法 袖阀管法施工方法分以下四个步骤: ①钻孔:孔径80~100mm,优质泥浆护壁,垂直度误差应小于1%。 ②插入袖套管:用内径50~60mm的塑料管,每隔33~50cm钻一组射浆孔,外包橡皮套,袖套管应位于钻孔的中心。 ③注孔内灌套壳料:其作用是封闭单向袖管与钻孔壁之间的空隙,套壳料一般为水泥粘土浆,要求套壳料收缩性小,脆性较高,早期强度高。浇注时应避免套壳料进入袖阀管内。 * ④灌浆:待套壳料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单向袖套管内插入双向密封灌浆芯管进行分段灌浆。每段灌浆时,首先加大压力使浆液顶开像皮套,挤破套壳料(即开环),浆液进入地层。 袖阀管法的主要优点: ①可根据需要灌注任一灌浆段,还可重复灌浆; ②可使用较高的灌浆压力,灌浆时冒浆和串浆的可能性小; ③钻孔和灌浆作业可以分开,提高效率。 * (4)双层管钻杆注浆法 双层管钻杆注浆法是将A、B液分别送到钻杆的端头,浆液在端头所安装的喷枪里或从喷枪中喷出之后就混合而注入地基。 a)DDS注浆法 b)LAG注浆法 c)MT注浆法 双层管钻杆注浆法端头喷枪 * (5)复合灌浆 复合灌浆是为获得高质量的加固效果而采用的一种灌浆方法。一般是先多次采用水泥灌浆逐渐提高地层的均匀性,最后使浆液渗透的灌浆。也就是首先用廉价、高强的浆液进行脉状灌浆,充填空隙,提高地层的均匀性,防止昂贵浆液的流失,然后用渗透好、固化时间长的溶液型浆液进行渗透灌浆。(6)自动混合树脂灌浆法 此法用于混凝土裂缝的修复。 * 二、 灌浆设备 钻机、灌浆机、搅拌机、混合器、止浆塞及配套仪表等。 (1)钻机 采用旋转式、冲击式和冲击加回转式的钻机。 常用钻机有:TXU、KD100、XU-100、XJ-100-1、SGZ-1、SGZ-II和YQ100等型号以及潜钻孔机等。 (2)灌浆泵 有手摇式、风动式、电动式和全自动式等,多为往复式的柱塞泵。 (3)搅拌机 水泥搅拌机、风动搅拌机、旋流式造浆机和大力喷射式水泥搅拌机。 (4)混合器 混合器是使两种浆液充分混合的器具,分孔口混合和管内混合两种。 (5)止浆塞 止浆塞是对灌浆孔实施分段灌浆,合理使用灌浆压力和有效控制浆液分布范围,保证灌浆质量的设备。 有气体止浆塞、水力止浆塞、机械式止浆塞、卡瓦式等。 * 三、 灌浆施工注意事项 (1)灌浆孔的钻孔孔径一般为70~110 mm,垂直偏差应小于1%。灌浆孔有设计角度时应预先调节钻杆角度,倾角偏差不得大于20//。 (2)通过钻杆注入封闭泥浆,直到孔口溢出泥浆方可提杆。封闭泥浆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宜为0.3~0.5MPa,浆液粘度为80~90s。 (3)灌浆过程初始压力小,最终压力高,在一般情况下每加深1m压力增加20~50 kPa。 (4)若进行第二次灌浆,化学浆液的粘度应较小,不宜采用自行密封式密封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