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图示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doc

图示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摘 要】听力理解作为一项基本语言技能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外语学习者的重视,听力理解过程是一种信息解码过程,是意义再构建的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也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信息处理过程。然而与听力理解密切相关的背景知识即图式却常常被忽略。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及图式理论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图式理论;听力理解;听力教学   0 引言   听是接收语言信息最基本的方式,而听力理解(listening comprehension)是语言理解最普遍的形式,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已经成为各种入学、求职、水平考试的重要考核内容。然而,根据我们的教学体验,听力理解恰恰是学习者较为薄弱的环节。所以,在日常听力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重视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输入,还要让学生了解与听力理解密切相关的背景知识,即图式。   1 图示理论   图式理论从最初的提出到现代的广泛研究历经了220多年的历史。图式(schema)这一概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1781年德国哲学家Kant首先在其哲学理论中提出了认知图示的概念。对这一理论的发展要归功于30年代初英国著名的格式塔心理学家F.C.Barlett,在其经典著作《记忆》(Remembering: 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1932)中提出,“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组织,是被学习者储存在大脑中的一种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及怎样把这些新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周相利,2002)图式理论的完善得益于美国人工智能专家Rumelhart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根据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的观点,图式是认知的基石,一切信息加工都要建立在图式的基础上。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的时候,需要将输入信息与已知信息(或概念)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对新输入信息的解码、编码都依赖于人脑中已存的信息图式、框架或网络,输入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schemata)相匹配,才能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即从信息的接受、解码、重组到贮存。换言之,图式是一种贮存于大脑的抽象的包含空档(slot)的知识结构,它的每一个组成成分构成一个空档。当图式的空档被学习者所接受的具体信息填充,图式便具体实现了。(刘绍龙,1996)   在听力教学中,图式可分为语言图式(language schemata)、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ta)和形式图式(formal schemata),后两者也可称为超语言图式(extra-linguistic schemata)或非语言图式(non-linguistic schemata)。   1.1 语言图式   在听力教学中,语言图式指听者所掌握的语音、词汇及语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是听力理解的基础。   首先,在听力理解的起始阶段应特别重视语音知识的学习,掌握爆破、连读、弱读、同化等微技能、从而在理解句子、对话或短文的过程中扫除语音障碍。   其次,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听者必须积累和掌握常用词汇和短语的语义和用法。如果听力材料中含有大量的生词、习语等,听者会因不理解而失去信心。如:   Man: There’s no point in asking the woman at check-in. She has no idea how long the delay is.   Woman: I have to say she was very helpful to me.   Question: Where did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 At an airport.   b. At a train station.   c. At a bus station.z   d. At a travel agency.   在这段对话中如果听者不了解单词check-in除了我们熟知的“办理入住手续”含义外,还有“办理乘机手续”的含义,就很难选出正确答案a。   再者,语法知识也是听者必须具备的图式。如:   Woman 1: Is it all right if I try this on?   Woman 2: Go ahead―feel free, but if I were you, I’d choose a smaller size.   在这段对话中如果听者不具备有关虚拟语气的图式if I were you,理解就会有偏差。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