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姜夔词风的特点。 2.能赏析本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 3.能理解作者蕴含在作品中的抚今追昔的哀思。 【重点难点】 重点:“黍离之悲”的解读。 难点:体味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抚今追昔的 哀思。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中后期婉约派代表词人。词风超逸空灵。姜夔精于书画、擅长音乐、能诗善文,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 黍离之悲 出处:《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周庙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后来就用“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破之痛。 问题导学 唐代诗人徐凝说“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杜牧也曾为扬州之繁华艳美写下不少动人篇章。然而,南宋诗人姜夔21岁途经扬州,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象?读罢他的《扬州慢》,你有怎样的感受? 明确:姜夔所见的扬州已非昔日盛唐时车水马龙、笙歌盈耳、珠翠塞途的景象,而是“芥麦青青”、“废池乔木”,读罢《扬州慢》,令人有一种昨是今非、山河变异的沧桑之感。 预习自测 1、阅读词前小序,这一部分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的缘由是感慨今昔,他人的评价是“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2、小序中有一句话点明了这首词的感情基调,你能找到这一句话吗? 明确:“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一个“悲”字,点明了本诗悲切伤感的感情基调。一句“《黍离》之悲”深刻的概括了这首词的主题。 探究一、《扬州慢》写了哪些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①《扬州慢》写了夜雪、荠麦、废池、老树,黄昏清角、寒气、空城、波心冷月,桥边红药等景物,②写出了扬州遭劫后的荒凉、寂寞,渲染了郁闷悲凉的气氛,景中含情,③寄托了作者感怀家园、伤时念乱的无限痛惜之情,并形成这首词令人回味的意境。 探究二、《扬州慢》序中称“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简要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黍离之悲”? 答:《扬州慢》中运用了虚实结合、对比、用典等艺术手法来抒发“黍离之悲”。 (1)作者借助虚实相生的手法,虚写昔日的扬州之繁华热闹,实写眼前的扬州之萧条冷落,一虚一实,寄寓了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2)对比:词人通过扬州昔盛今衰的对比,追怀丧乱,感慨今昔,抒发了对国运衰微的痛惜和伤感。 (3)用典:杜牧的诗让人想起昔日扬州的繁盛情景,而浩劫后的扬州却是如此萧条,寂寞冷清,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抚今思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 《扬州慢》将虚实结合、对比与用典等艺术手法融合起来,再现了扬州城昔盛今衰的景象,形成对比鲜明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浓重的历史沧桑之感和感时伤世的情感。 总结整理 1.核心知识:《扬州慢》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作了交待。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2.典型方法:对比的手法,虚实相生,以艳语写哀情。 3.重点问题解决:杜牧的扬州诗历来脍炙人口,后人常从其诗中了解唐时扬州的风貌。姜夔此词的下片即从杜牧身上落笔,把他的诗作为历史背景,以昔日扬州的繁华同眼前战后的衰败相比,以抒今昔之感,同时也借以自述心情。 训练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建康上元作(1)? 赵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2),回首东风泪满衣。 【注】(1)此词作于宋南渡后的元宵节。(2)华胥梦:传说黄帝梦游华胥之国,该国社会繁荣祥和。 思考:本词主要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感情?请作简要的分析。 参考答案一:①主要运用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②上片实写南渡后客居的悲凉,③下片转入对当年全盛时欢乐生活的回忆,结尾两句又跌入悲怆的现实,④表达了沉重的爱国之思。 参考答案二:①主要运用了反衬(对比)的表现手法。②词人通过回忆当年全盛时的欢乐反衬(对比)南渡后客居的悲凉,③突出了沉重的爱国之思。 * 扬州慢 姜夔 江湖雅士 作者简介 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扬州,在隋唐、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等诗句来描绘它的繁华。但是南宋时金兵两次侵犯扬州,扬州城变得破败不堪,15年后,词人来到这里,目睹了扬州之景,感慨今昔,写下这首词。 探究一、《扬州慢》写了哪些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探究二、《扬州慢》序中称“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2016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讲评学案.ppt
- 2015七年级上语文半期考试及概览.doc
- 2015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概览.doc
- 2015七上英语Unit1-Unit2单词词组句子复习概览.doc
-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调研试卷及学案.doc
- 2015-2016学年度安徽省灵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普通班)学案.doc
- 2015-2016学年度滨州市高三阶段性检测地理学案.doc
- 2015—2016学年度初二期末考试(语文卷)学案.doc
- 2015--2016学年度高三年级期中语文学案.doc
- 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学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