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的儿童权益保护.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假期里的儿童权益保护.doc

假期里的儿童权益保护   烈日炎炎,今夏申城高温再启“桑拿模式”,在成人挥汗如雨投身事业的同时,蜗居在家的孩子们却往往被“黑手”染指。近期,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针对暑期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专门启动了“假期青春护航”系列活动,搞调研、走社区、开讲座、做咨询,而这一切,也缘于几起典型的假期未成年人被侵害案件。   有网真能得到一切吗   2015年寒假,初中生小光在某知名信息类网站上看到一则个人卖二手自行车的广告――捷安特新款的越野型,九五成新,仅售1880元,小光是个运动族,平常也喜欢炫耀其运动新装备,他知道,对于这款车而言,这个价格可谓是“白菜价”,于是毫不犹豫地拨通了网站上留下的手机。   对方是一个声音甜美的女性,称车子是刚买的,因为觉得不适合自己骑,所以无奈忍痛割爱。自感已在经济上占了大便宜的小光,听着女子温婉的陈述,心里更是萌生出一丝酸酸甜甜的好感,不仅一口答应先往对方账户里汇500元作为诚意金的要求,还约定在人民广场碰头交易。   到了指定地点后,小光却没发现人影,困惑之余,突然接到了女子来电,称车已经在路上了,再要通过银行支付600元,思车心切的小光便迷迷糊糊地就近找了银行又汇了一笔钱,钱还没打完,女子电话接踵而至,说网上又有人要了,叫他再打300元,车子就确定给他。这个傻小子,一个又一个的电话并未令他产生疑惑,反而激发出这个正值青春期的男孩一股势在必得的冲动,凭着春节时的压岁钱,他也终于可以“潇洒”一把。直到1400元全汇掉,再打对方电话时,便是意料之中的鸡飞蛋打了。   故事的结局倒还算圆满。犯罪嫌疑人曾某、李某夫妻不日到案,据他们交代,这对骗子“鸳鸯”在近一个多月来已成功欺骗了五名被害人,其中最高一笔达6500元,而其中有四人还不满18周岁。当他们被检察官问到选择摩托车、自行车这类物品作为诱饵的原因时,回答主要是发现青少年很热衷攀比好车,口袋里又没多少钱,因此利用了这种虚荣又想占便宜的心理。而选择让年轻的妻子作“公关小姐”,也是增强诈骗电话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因为一般买车的都是男孩子。   众所周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网上购物已成年轻人消费的主战场,无怪乎有业内人士感叹“实体店已死”。而在这一人群中,不少人还是未成年人。检察官在调查中发现,网络购物欺骗未成年人,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两个字――“好骗”。在网络购物特别是通过不正规的渠道购物,未成年人往往会暴露出经验的盲区,对产品不了解,对渠道不清楚,对于交易的常识更是一无所知,一旦权利受到侵害,甚至都不知道如何维权。   检察官发现,这类案件的发生还有一个更深的原因。当网络进入手机时代,P2P、O2O、新三板等一系列新技术走入生活,成年人越发感到“廉颇老矣”,而这却恰恰是青少年的强项,因为接受速度快、好奇心强,对青少年而言互联网强大的功能似乎无所不能。更微妙的是,网上的事情大人们似乎都不太懂,走进网络便是自由世界。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旦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产生了链接,青少年马上显现出其社会经验的无知和幼稚,而这一切,往往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   根据检察机关对近几年办理的案件统计,未成年人涉网型被侵害案件,主要体现为网络购物被骗、网络交友被骗、网络赌博、网络色情、在网吧中被敲诈,以网络为媒介或因网络而起的犯罪数量和被害数量也在增加,且形式更加多样化。一些未成年人,有的因网络聊天、网络游戏引发“流血事件”,有的因“网恋”遭受欺骗导致被奸淫,有的在上网过程中或出入网吧时被劫取或索要财物,亦有不法分子以网络为工具对未成年人实施犯罪。据了解,这些案件中不少集中在假期特别是暑期,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假期内孩子疏于监管,有大把的时间可以上网消遣,并可放飞心情、走出家门,实现其在网上“未尽的梦想”。而一些自认为可以在网络中“笑傲江湖”的小大人,一旦走入现实中,便成为“堂吉诃德”式的一个笑话。   由此检察官也提出自己的见解,青少年涉网型被侵害事件的关键不在于网络,更不在于暑假,而在人心。对此,单纯的“严加管控”并不是最好的途径,一方面网络化趋势乃历史潮流,一方面“清壁坚野”也压制了孩子正常的娱乐需求,但如果我们从青少年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入手,网络非但不会成为“拦路虎”,有时甚至可能成为孩子社会化、成熟化的“催化剂”。   在澳大利亚,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会鼓励孩子们去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每年都会通过网络,发布一些社会调查报告需要孩子们去完成。比如在悉尼的唐人街,中午经常会看到学校老师带着孩子们在街上到处转悠,每个孩子手里拿一块小板记录他们发现的中国元素。这种集体出行开展社会调查,在澳大利亚非常流行,每年学校都会组织。孩子们可以把这作为一次外出的郊游,也是一次更好地了解社会的机会,随后再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完成调研。   其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