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柱是怎样变成水滴的
水柱是怎样变成水滴的
组长:黄泽森 指导老师:雷航英
组员:项鹰、邹宜丰、杜俊松
摘要:本小组的研究通过对下落的水柱摄像来测量水柱在空中被拉断的高度,从而运用excel绘出散点图以进行定量分析。
关键词:流体力学、水柱、水滴、excel
一、总述
本课题共进行了三次实验,第一次为预实验,只对水滴进行了定性分析。第二第三次为定量实验,对水柱断裂高度进行定量分析。在做该课题之前,我们曾在网络上检索了类似课题的研究,但是似乎并没有前人做过该方面的研究,因此该课题十分有研究价值。
二、实验
(1)、第一次实验
从图中可获知,水柱被拉成水珠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可以利用直尺来测量高度。
(2)、第二次实验
1、实验器材:
在第一次实验的基础上,我们制作了一张刻度对照纸如下:
也即在白纸上绘制刻度,从而测量水珠断裂高度。
我们也购置了一个600升食品级水桶,也就是上图中的白桶。
2、实验方法
我们通过对水柱断裂瞬间的摄影来获知水柱断裂的高度,如下图:
3、实验数据
大概在每种流量下我们会摄下15~30张照片,在进行数据统计,如:
偏转角为-15°时(流速为29.55ml/s) 原始数据 取整 高度 数量 12.1 12 11 0 12.5 13 12 1 12.5 13 12 2 15.3 15 15 5 15 15 16 4 15 15 17 6 14.5 15 18 4 14.5 15 19 2 16 16 20 5 15.5 16 22 1 16.1 16 15.8 16 17.3 17 16.8 17 16.7 17 17 17 17.3 17 16.6 17 17.5 18 18.1 18 17.5 18 17.8 18 18.5 19 18.7 19 19.5 20 20 20 19.5 20 19.5 20 19.8 20 21.8 22 平均值 16.82333 最大值 21.8 最小值 12.1 我们共收集了流速分别为:
29.55 27.8 23.66 24.46 20.93 15.72 9.214286 的实验数据,绘制散点图如下,并添加了趋势线:
我们还绘制了在同一流量下各种高度的频数分布图如下(数据已用round函数取整):
但是注意到,散点图和分布图都不是很完美,尤其是散点图的趋势线相关性过小,不能让人满意,因此我们进行了第三次实验。
(3)、第三次实验
1、实验数据
对于如下条件的实验(数据业已用round函数取整)
高度 数量 流速 10 4 9.704348 11 21 12 12 13 6 14 3 我们的分析如下,如在此流量下的高度密度分布如下:
这似乎与麦克斯韦气体分布率有着较高的吻合性,在此我们也无法知道其内在联系。
同时,对于全部数据如下:
流量 高度 0 0 1.0403 8.728571 1.4698 11.61176 2.093 14.00357 4.5635 9.45625 4.8845 7.15625 6.8226 9.704348 7.0332 9.942105 13.4454 8.630769 13.7868 8.181818 18.9333 9.852941 我们也绘制出了散点图如下:
由于无法运用函数拟合(若拟合后相关性将极低),我们仅仅绘制了趋势图。
很明显的,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个有拐点的曲线,类似于一种在开始具有单调增性,达到最高点后,开始单调递减,并最终趋于某定值(有渐近线)。
同时,我们也发现,对于极差-流速图像也有类似的趋势:
流量 极差 1.0403 3.5 1.4698 4 2.093 8 4.5635 3.7 4.8845 4 6.8226 4.5 7.0332 4.2 13.4454 3.2 13.7868 3 18.9333 5.3
据此,我们猜测,对于高度平均值和极差,都符合之前描述的图像特征,也即:
一个有拐点的曲线,类似于一种在开始具有单调增性,达到最高点后,开始单调递减,并最终趋于某定值(有渐近线)。
三、水滴的形成过程
该课题还有一个引申研究内容,即水滴的形成过程。
通过对实验过程中拍的照片分析,我们发现,水珠并非每一滴都是一样大的,形成过程超乎想象的复杂,我们在简化其形成过程后,构建了如下模型:
1、水柱节
从图三.1.1明显可见,在上段水柱中形成了一个一个水柱节(即水较为集中的地方)。我们猜测,这个现象是有重力和分子间作用力造成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施工企业现场质量管理制度及奖惩办法.pdf VIP
-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教案.pdf VIP
- 砂石料供应、运输、售后服务方案14627.pdf VIP
- 传承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主题班会课件.pptx VIP
-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考试题及答案.doc
- 横河flxa21两线制电导率变送器快速启动手册.pdf VIP
- 图集规范-天津图集-12J5-1图集(2012版)平屋面 DBJT29-18-2013.pdf VIP
- 第2课+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体育+课件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体育与健康八年级全一册.pptx VIP
- 第12课 闭环控制助稳定 教案 义务教育人教版信息科技六年级全一册.pdf VIP
- 生命教育PPT模板.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