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欧洲人所绘地图里中国见其中国观变化.docVIP

从欧洲人所绘地图里中国见其中国观变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欧洲人所绘地图里中国见其中国观变化.doc

从欧洲人所绘地图里的中国见其中国观的变化 内容提要 本文在对古希腊时代从至近代18世纪中期的欧洲人所绘制的地图里的中国进行简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从地图中体现出的欧洲人对于中国认知的变化,并探寻其中蕴含的中西方交流的历史。 关键词 世界地图 欧洲人中国观 中西交流 一、前言 在中西交流历史方面,各位大家学者都做了诸多研究,从政治,文化,经济,思想,科技等各个角度都已进行了透彻的分析,上课时老师曾提到的可以从西方地图里看中国这点启发了我,虽然之前也有一些学者曾经研究过这一方面,但仅仅是研究西方某一时期或者具体某一幅地图中的中国,而我认为我可以做的是在纵观西方地图绘制历史的基础上,得到欧洲人对于中国看法观念的变化历程,并且可以得出通过这些观念的变化从侧面反映出的中西交流的历史。 二、中国地名见诸欧洲人所制地图之前 中国和欧洲分别处于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横亘其间是绵延的沙漠和起伏的崇山峻岭。长期以来,二者的文化是在地理上相互隔绝的情况下独立发展成熟起来的。起初,二者并不知道对方的存在,后来,通过居住在欧亚大陆腹地的游牧民族口耳相传和间接贸易中的商品交流,欧洲才得以获得关于中国最初的认识,其中掺杂着很多神话与传说的成分。 公元前1世纪之后,由于路上丝绸之路的诞生,中西交流开始增强,古罗马人知晓有一个盛产丝绸,茶叶的民族在遥远的东方,并称其为“赛里斯”(seres),普遍认为该名称就是由丝绸的拉丁语(sere)演化而来,并且很多古罗马诗人在诗作里都提到了赛里斯。‘赛里斯人从他们那里的树叶上采集下了非常纤细的羊毛”,①公元前37年维吉尔在他的《农事诗》里这样写道。在那个模糊不清的年代,西方对于丝绸的故乡,有很多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的想象,例如公元前4 世纪古希腊地理学家克泰夏斯的《史地书》中写道,“据传闻,塞里斯人与北印度人身材高大,甚至可以发现一些身高十三肘尺(约6米)的人。他们可以寿逾二百岁。”②还有不少诗人作家将赛里斯描述为一个宁静祥和,气候温和的礼仪之邦,体现出 ①Virgil , The Georgics, Whitefish: Kessinger Publishing,2010.p.26 ②戈岱司主编:《希腊拉丁作家远东古文献辑录》,耿昇,译,北京: 中华书局, 1987年,第6页 了古代欧洲人对于中国这个产丝之国的向往。 而在随后的老普林尼的巨著《自然史》中,他写道“亚洲的最东部有一条从西北到东南的海岸线,北部是斯基泰人,南部生活着印度人,中间则生活着赛里斯人,赛里斯并非像此前人们说的在印度,而是在印度北部海滨。”①虽然他还记述了赛里斯人红发,能活到140岁等错误观念,但是至少在赛里斯的地域问题上有了一定进步。 公元一世纪中期,随着海上丝路的开通,欧洲人又了解到了一个叫“秦尼”(thinae)的东方国家。一本用希腊文写成的《厄立特里亚海航行记》首次提到了“”这个名字。在这本书里,专门提到了“人”, 图一:《托勒密世界地图》 四、中世纪T-O地图 在基督教会统治欧洲的中世界,出现了一种特殊的T-O地图,这种地图是以宣扬基督教教义为目的的,尽管宗教神学色彩非常浓厚,地理信息紊乱,但是由于其中都有涉及东亚的部分,所以对于研究中世纪欧洲对中国的观念还是很有价值的,也是十分有趣的。如在二战中被盟军炸弹摧毁的《埃布斯托夫地图》 参见图二 ,万幸的是有宝贵的照片被保存下来,使得后人可以再睹其真容。另外非常有名的还有《赫里福德地图》等,他们都是以亚欧非三分天下,中间的三大水系顿河,地中海和尼罗河构成T字型分开三大洲,由于信徒们普遍认为上帝就在遥远的东方,于是伊甸园,诺亚方舟等都被画在亚洲,而在《埃布斯托夫地图》中,代表中国的赛里斯则被画在伊甸园左下方,以两个赛里斯人在树上生产丝绸的场景来表征。这幅T-O地图的绘制年代推测为13世纪前期,可见这时欧人对于中国的认识几乎同古希腊罗马时期相同,一千多年的时间并没有实质性的进步。并且,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地图的左上角,有一个类似长城一样的四面封闭的方框,里面有两个凶恶之徒在啃食人肉。这是圣经中曾出现的反对上帝的邪恶之徒歌革和玛各,他们被认为就居住在中国北面的严寒地带,且会在世界末日时入侵欧洲,而后来的蒙古铁蹄也进一步印证了欧洲的噩梦。然而欧洲人为了宽慰自己同样臆想出了一位约翰长老,他是一位聂斯托里派的教徒且统治着远东大片区域,于是中国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约翰长老之国,担负着夹击邪恶民族的重任。①随着之后中西交流不断加深,这种神话中的认识直到明清传教士来华后才逐渐消除。 图二:《埃布斯托夫地图》 在13世纪末期,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的游记为欧洲人揭开了中国的神秘面纱,这是西方第一本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翔实地讲述自己在中国游历生活的书,书中详尽地记述了当时出于元代的中国,其中对于杭州,他写道“这座城

文档评论(0)

wdhtm3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