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面收益报告的发展及研究
中外财务报告的发展 汪辉 褚忠杰 朱令 全面收益报告 中国的全面收益发展历程: 我国2006年颁布的会计准则确立之初引入“利得”和“损失”的概念,并将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属于损益,另一部分归入所有者权益,这表明我国已经部分引入综合收益的理念。 2009年6月,财政部又颁布了《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的通知(财会[2009]8号),该文件规定“企业应当在利润表“每股收益”项下增列“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与‘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将综合收益分为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 2014 年1 月,我国财政部发布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 号—财务报表列报》中对综合收益所下定义为:“是指企业在某一期间除与所有者以其所有者身份进行的交易之外的其他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变动。 新CAS30的重大变化之一是对利润表应该披露的信息做了重大调整,使得我国在经营成果会计信息的报告,尤其是在“其他综合收益”的披露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增强了利润表信息的相关性。 全面收益报告 外国全面收益观的发展: 经济学收益观 会计学收益观 全面收益观 全面收益报告 经济学收益观: 收益这一概念最初来自于经济学领域。亚当斯密、马歇尔等经济学家均对收益概念做出贡献。 希克斯给出的收益定义:在期末,与期初保持同等富裕程度的前提下,一个人可在该时期消费的最大金额。 西德尼 进一步把这一定义引申为公司收益年度概念:公司向其权益所有者分配的数额,要保持公司年底的境况和年初的境况一样好。 会计学收益观: 通常指来自期间交易的已实现收入和费用之间的差额。会计收益是建立在会计分期假设之上。 全面收益观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 1980 年 12 月在第3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首先提出了“全面收益”这一新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所引起的权益(净资产)变动,包括一定期间内除业主投资与对业主分配之外的所有业主权益变动,即包括已实现和未实现的业主权益(净资产)的变动。用公式来表述,即为:全面收益=净收益+其他全面收益(前者是已实现的收益,后者是未实现的) 1997年,FASB正式公布了第130号财务会计准则《报告全面收益》。全面收益包括净收益和其他全面收益。其中,净收益仍由利润表提供,只反映已确认及已实现的收入(利得)和费用(损失);其他全面收益涵盖那些已确认但未实现、平时不计入利润表而在资产负债表部分表述的项目,包括外币折算调整项目和可销售证券的利得和损失 2007年,IASB正式引入“综合收益”概念。2011 年IASB 在《国际会计准则第1 号—财务报表列报》中对综合收益的定义为“指某期由于交易和其他事项而产生的,不是由于所有者以其所有者身份进行的交易所产生的权益变动。 全面收益理论的解析 一.“全面收益”体现的会计目标——“决策有用观” “全面收益”包括净收益(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包括除业主投资和分派业主款之外的所有业主权益变动。“全面收益”概念的出现让会计界不得不考虑反映企业业绩用“净收益”合适还是用“综合收益”更符合“决策有用观”。 “决策有用观”主张会计提供的信息主要应满足决策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应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综合收益的提出整体上提升了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体现出很强的价值相关性,对于投资者具有很高的决策有用性,也促进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2010 年9 月FASB 发布第8 号概念公告。指出“通过财务报告并不试图表示一个主体的‘价值’。不过它可以提供信息去帮助现在的和潜在的投资人、贷款人和其他债权人估计报告主体的价值”。 综合收益中的其他综合收益主要反映没有实际发生交易的活动引起的企业尚未实现的权益变动,该信息具有较强的及时性和预测性,有利于信息使用者估计主体价值。 全面收益理论的解析 二.“全面收益”体现的收益内涵——“总括收益观” 所谓“总括收益观”是认为除了企业和股东之间的经济往来以外的其他各种经济业务,凡是会影响股东权益变化的都属于净收益的一部分。 总括收益观理念下的收益与前所述全面收益的概念非常接近,包括所有净资产变动(除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项目,即包括本期确认的所有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 随着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以及运用公允价值等现行价值计量资产与负债,这些未计入传统收益表的利得和损失则越来越多,如果仍然不在收益表中确认势必会影响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决策判断。 其他综合收益也是企业实现的业绩 全面收益理论的解析 三.“全面收益”体现的收益计量方法——“资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