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共生式课堂教学研究阐释
五环小学大学区“共生式”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实践
2015年11月
五环小学大学区“共生式”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实践
第一部分 共生式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因
从根本上说,我们进行课改是因为社会大背景所发生的变化。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发展最为迅猛的一个世纪,教育必将随之而发生相应的改革。在我国,培养多样化、有个性、有能力、能包容、肯合作、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公民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努力使学校教育与学生的终身学习衔接,让师生具备学习的愿望和方法,才是真正负责的教育。
冷静审视我们的传统教学,存在很多弊端:例如课堂上的将授课大量存在,忽视学生的起点和差异等现象,造成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纸上谈兵,学生失去了很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同学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助合作;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教师的个人成长在入职后的某一阶段也往往陷入停滞不前的情况,部分教师缺乏自我发展意识,教育观念落后。
近几年,灞桥区教育局大力倡导、整体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借着全区课改的这股强劲势头,在“边学边交,自主领悟”课题的引领下,我校于2014年2月正式启动了“共生式”课堂教学改革工程。
第二部分 共生式课堂教学阐述
一、共生式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
共生式课堂教学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是共生理论。
共生理论,是生物学科的重要理论之一,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发展。简言之,进化论看到的是生物之间的竞争和对立,共生理论看到的则是生物之间的依存和促进。共生理论认为:共生是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共生的本质是协商与合作,协同共生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互惠共生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共生现象的必然趋势。共生理论不是某一种具体的生存状态,而是一种体现人类本真价值的生存样式。
随着共生概念的不断发展,学者们不断将共生理念应用到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建筑学,甚至政治学等领域来解决实际社会问题,共生理论的内涵也愈发丰富。
在课堂教学中,共生思想无处不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主体与内容、创新与继承、素质与应试等等矛盾之间,都是一种共生关系。共生意味着在允许异质、差异、竞争的基础上,走向相互间同质性的、共同化的追求。将共生理论引入课堂教学,用来解释教学中的种种关系,协调种种矛盾,指导我们的教学行为,改善课堂教学的状态,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二是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语出《礼记·学记》,其诞生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是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他们教育思想的总结和升华。我们在一些文献资料中不难发现一些记录孔子及其弟子之间发生的相互磋商共同讨论、相互启发的故事,它们无不形象而深刻地诠释了教学相长的内涵我们倡导在教学中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就必须从“教”“学”“师生关系”等方面,对“教学相长”进行新的理解:一是“学”“教”,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出发去施教;二是“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和素质;三是以“学””教”, 学生学得如何评价教师教得如何;四是“教”“学”互促,教师和学生应当互相学习,实现“共生”。学到终极看自主,自主学习可谓学习的最高境界。评价一节课,自主程度化有限为无限,引导学生到广阔的天地去探索,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生成的高度……校园内、课堂里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学生的变化。共生式课堂教学凸显出对学生学习主体、学习能力、学习个性和方式方法的尊重,给他们提供了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能够全方位展示自己。学生的变化是令人欣喜的,课堂上时时有掌声,常常有笑声,争先恐后的展示和唇枪舌战的争论,都让学生轻松愉悦地享受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特别是学困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原来不懂的问题,由于怕自尊心受到伤害,羞于向老师提问,同学之间又缺乏交流的时间,结果导致问题越积累越多。现在的课堂中,即使学困生和内向生不主动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组长和小组成员也会主动要求他们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疑难问题,促使他们参与学习,并且,这种合作交流已经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孩子们的学习经历成为了一次充满情趣、愉快的情感旅程,情智得以和谐共生。
·教师的变化。共生式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我们采用“边培训、边实践、边总结、边提升”的原则,首先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培训:课改初期,邀请杜金山、张海晨等全国课改专家为大学区近两百名教师进行课改理念培训;课改实施过程中,派全体教师分批到宝鸡进行观摩学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