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得分
2014-2015《
授课教师 孟长勇
学生姓名 王舒雅
班 级 2014级汉国教
学 号 201420119
鉴真东渡及其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摘 要:
唐代高僧鉴真是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之一,他历尽艰辛,东渡弘法,使日本的佛教发生了新的变化,被称之为日本新佛教。本文所论述的即是鉴真东渡的史实及唐代佛教对日本佛教的影响,从中可看出七、八世纪时中日文化交流的盛况。
关键词:
鉴真东渡; 渡海尝试; 文化交流; 东渡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发展到唐代的时候,不仅经济的发展达到了高峰,而且文化的发展也达到了高峰。国势强盛,声威远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唐朝初期,统治阶级十分重视兄弟民族间的和睦相处及与邻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当时的邻近诸国,对唐朝也莫不仰慕,其中最为突出者为日本。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一千多年来,日本人民孜孜不倦地学习中华民族一切优秀的东西,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创造出了具有鲜明日本民族特色的文化。而中华的先进文明,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日本。唐代是古代中日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仅从佛教方面来看,唐代佛教对日本佛教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流行于日本的佛教,已不再是原版的印度佛教,而是深深打上中华文化烙印的中国化了的日本佛教。
鉴真生平介绍
公元688年,鉴真出生于江苏扬州。唐代扬州,佛教气氛浓厚。良好文化环境使他成为一位视野开阔、胸襟坦荡、志向远大、坚忍不拔的大德名僧。他秉赋聪慧,十四岁就在扬州大云寺削发为僧。当时名震全国的道岸大师云游扬州时发现了他,破格为年仅十八岁的鉴真授戒。后来他游学洛阳、长安,遍访高僧名寺,阅读并抄写了玄奘等人翻译的大批经卷,并协助道岸修建了小雁塔。公元708年在长安实际寺,鉴真师从弘景大师,受具足戒。有关鉴真生平的史料主要是779年淡海三船所著的《唐大和上东征传》(以下略称《东征传》)。《东征传》是根据鉴真决意东渡之后,以其弟子著《鉴真传》为原型而写成的。由于《鉴真传》文体散逸,仅存逸文,故《东征传》成为研究鉴真的根本史料。鉴真赴日之后的活动,可以通过《续日本纪》(卷十八——二十四)的记载考察了解。
2.渡海的尝试
当时的日本,佛教虽然被日本统治阶级所利用,但并没有一个集中和统一的规划,不但没有建立制定授戒制度,就连训练和教育僧侣方面,也都是各自为政。为了改变这种现状,733(日本天平五,唐开元二十一)年,日本高僧荣睿与普照肩负起招聘戒律高僧赴日授戒的重任,二人在唐一直逗留了约十年,至742(天平十四,天宝元)年为寻求归国之船而赴长江下流的扬州。在此拜会鉴真,请求赴日传戒。鉴真是当时长江流域一带教授戒律的第一人。他不仅是律宗高僧,而且在文学、艺术、科学方面也具有很深的修养,正是日本合适的人选。《东征传》对鉴真前五次东渡的过程记载如下: 鉴真爽快答应荣睿等的请求,率领弟子21人做各种出航的准备。但第二年出发之际,荣睿等与同行的僧侣之间产生了矛盾,因被诬告为海贼的同伙而被捕,未发而终,第一次东渡失败。在扭转了态势的同年十二月再次出发,但又因恶风遭难,被安置于越州的阿育王寺(第二次)。以越州为中心,鉴真一边频繁开展授戒活动,一边做再次渡航的准备。744年因被不希望鉴真赴日的越州僧侣告发,荣睿被捕,渡航再遇挫折(第三次)。后荣睿被释放后,鉴真取陆路自越州经天台山国清寺赴福州,准备在福州出航。但又因弟子密告而被扣留,护送回扬州(第四次)。748年鉴真又一次做东渡的准备,率领弟子僧14人出航。这次虽然顺利出海,但被风漂至海南岛,第五次东渡失败。其间在海南岛受到当地豪族的款待,之后鉴真巡游各地,返回扬州。但途中荣睿、大弟子祥彦相继去世,普照与鉴真别去,鉴真本人也双目失明。
753(天平胜宝五、天宝十二)年,遣唐使藤原清河等人再次赴扬州拜访鉴真,请求同船赴日。《东征传》载为:“白大和上云:弟子早知大和上五遍渡海向日本国,将欲传教。今亲奉颜色,顶礼欢喜。弟子等先录大和上尊名并持律弟子五僧,已奏闻主上,向日本传戒。主上要令将道士去。日本君王先不崇道士法,便奏留春桃原等四人,令住学道士法,为此大和上各亦奏退。愿大和上自作方便。弟子等自有载国信物船四舶,行装具足。去亦无难。” [1]904鉴真应请,率领弟子僧14人、尼以及优婆塞等共24人分乘四艘遣唐使船。
鉴真六次东渡所经历的失败与苦难,占了《东征传》记述内容的大半。可以想象,这些内容是根据弟子思托等人的记录而写成的。由于当时航海条件的限制,历经千难万险,可谓百无一渡。国内学者多数认为,唐代的扬州,已是国际化的大都市,航海技术达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