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提问复习 1.我国实行现行分配制度的原因? 2.按劳分配的三种形式? 3.除按劳分配外,总结其他三种分配方式? 4.生产要素的形式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5.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6.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7.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扩张性 选择题优秀同学: 张仕一、张蕊、牛益强、朱美琪、张佳慧、赵楠、 张一凡、张伊琳、姜若楠、李振权、张浩宇、张朔、 徐冰、郝晓宽 大题优秀同学: 张一凡、赵烔、贾雪雯、郝晓宽、曹凯斌 学案点评 作业本点评 王家文、赵静来、姜若楠、张一凡、郝晓宽、秦若玮、陈利、郝凯亮 选择题优秀同学: 刘明磊、曹童、曾昭双、王雪雯、周泽坤、安旭荣 计舒怡、袁春条、赵英欣、陆畅、郭瑛楠、刘张哲 耿庆春、齐秀明、徐研 大题优秀同学: 齐秀明、李秋乐、袁春条 学案点评 作业本点评 李秋乐10分、赵悦10分、张艳花10分、宋紫雄9分 选择题优秀同学: 陈绍宇、杨仕奇、陶然悦、张妍、王岩松、孙浩瑞、陈世伟、毕悦、陆孝臣、毛欣平、李梦瑶、张雪丽、吴馨雨、温馨、王子烨、王家宝、曹景超、郭婕、贺媗婷、赵鹏慧宇、陆静 大题优秀同学: 赵鹏慧宇、毕悦、王岩松、陶然悦 学案点评 作业本点评 郭子婷10分、曹雅坤9分、李倩睿9分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 第一框 国家财政 新建成北戴河火车站投资10.82亿元,候车大厅面积达6800多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不仅外观靓丽,站内设计更是处处彰显人性化和现代化的特色。 自学提纲: ◆ 什么是财政? ◆什么是国家预算?(总结关键词,四个字) ◆ 什么是国家决算?(总结关键词,四个字) 一、财政及其作用 思考: 说一说,如何区分财政的作用? 经济 ____ 经济 ____ 减少财政支出 增加税收 减发国债 增发国债 增加财政支出 减少税收 过热 滞缓 社会总供给 社会总需求 平衡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总供给 总需求 扩张性 财政政策 总供给 总需求 紧缩性 财政政策 巧分财政的作用 一、社会保障类的材料,一般可以认定为财政的第一个作用;(例如:医疗卫生、教育公平、养老保险、最低生活标准) 二、工程建设类的材料,一般可以认定为财政的第二个作用;(例如:南水北调、西部大开发、神州飞船研发、建地铁) 三、增加或减少支出 包括税收 、实施积极或紧缩的财政政策、扩大国债规模等的材料,一般可以认定为财政的第三个作用。 【方法总结】 1.国家投入资金用于公共卫生事业。 2.国家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3.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 4.国家将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5.面对全球经济疲软的大环境,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检测反馈 ③ ② ② ① ① 二、财政收入 自学提纲: 1.财政收入的含义 2.筹集财政收入的具体途径 3.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4.增加财政收入的措施 合作探究: 财政收入是不是越多越好? 三、财政支出 自学提纲: 1.财政支出的含义 2.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 按具体用途分 重点:经济建设支出 科教文卫事业支出 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 债务支出 收入 支出 财政收支平衡 支出 收入 财政盈余 收入 支出 财政赤字 四、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有同学认为,财政盈余对经济发展有利, 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不利。 说说你的看法? 合作探究: ①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有三种情况:收大于支,有节余 (即财政盈余) ;支大于收,有赤字(即财政赤字) ;收支相等。其中收支相 等是最理想的状态,它表明国家筹集的财政资金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但由于 种种因素的制约,这种情况几乎不存在。 ②财政盈余意味着财政支出有充足的保障,对经济发展有利,但如果盈余过多,则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也会对经济发展不利。财政赤字意味着财政支出要依靠借债来维持,容易引发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不利;但如果赤字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也会对经济发展有利。 ③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财政盈余对经济发展有利,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不利” 。 参考答案: 2014年全国财政赤字拟增至1.3万亿 财新记者获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4年全国财政赤字规模为1.3万亿元,比今年增加1000亿元;2014年的赤字率预计为2.2%,比今年2.1%的赤字率略升。 2008年至2012年,全国赤字规模分别是1800亿元、9500亿元、1万亿元、8500亿元、8000亿元,2013年为1.2万亿元,增幅达50%。 2008年-2013年,全国财政赤字率分别为0.6%、2.8%、2.5%、1.8%、1.5%和2.1%。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