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典籍中的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典籍中的雉.doc

中国古代典籍中的雉   雉类与人类关系亲近融洽。很早以前,雉类就进入了中国文化的视野。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陶鸡(湖北京山县屈家岭出土),先人使用的器皿上刻有的鹳鱼图(河北闫村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都反映了人类当时对鸟类的认识。   到了夏商时代(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1世纪),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众多上有刻辞的骨片上,有关鸟类的文字就有10多个。甲骨文上的这些文字,可以说是中国鸟类最古老的记录。这些文字有“鸟”、“鸡(家鸡)”、“雉(野鸡)”、“翰(锦鸡)”、“凤”等。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据《史记》记载,《诗经》是经孔子整理编辑,春秋时期完成。其中的诗歌产生的地理范围,大体是陕西省汉中地区、山西省太原以南、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也可能包括江苏省北部、安徽省北部和湖北省北部。这就有可能对研究诗歌中提到的鸟类的地理分布有所帮助。   试举几例《诗经》中提到的鸟类:   《雄雉》:“雄雉于飞,泄泄其羽。”“雄雉于飞,上下其音。”雉,俗称野鸡,也称环颈雉。   《简兮》:“左手执纶,右手秉翟。”翟,野鸡的羽毛,可能指雄性雉鸡的尾羽,或长尾雉的尾羽。   《鹑之奔奔》:“鹑之奔奔,鹊之疆疆。”“鹊之疆疆,鹑之奔奔。”鹑,即鹌鹑。   《小弁》:“弁彼斯,归飞捉捉。”“雉之朝,尚求其雌。”(音学),为大嘴乌鸦,雉为环颈雉。   《卷阿》:“凤凰于飞,其羽,亦集爰止。”“凤凰于飞,其羽,亦傅于天。”凤凰为神话中的鸟,现实中并不存在。   《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潇潇,鸡鸣胶胶。”“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鸡为家鸡。   《诗经》还体现出当时人民对鸟类生活习性的观察和了解。如《郑风》中的《女曰鸡鸣》诗中,可知家鸡在天亮之前鸣叫,故称家鸡为“知时鸟”。   《山海经》是中国最早的自然地理专著,出于汉之前。《山海经》其中提到的鸟类有:凤凰,为神话中的鸟;白翰、翰,为白鹇;鸾鸟,可能是绿尾虹雉;鹑鸟,为山鹑;(音和),为褐马鸡;白(音交),为白冠长尾雉。   《尔雅》见于《汉书·艺文志》,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部辞书,作者无可考证,但至少不晚于西汉。《尔雅》中有专门释鸟的一章,约记录鸟类75种,除去家鸡、家鸭、家鹅和蝙蝠、鼯鼠外,其余约70种。书中首次提出鸟的定义,即“二足而羽谓之禽”,可谓是鸟类的经典定义。另外,可贵的是已经观察到初生雏取食方式的不同,即有晚成雏和早成雏。“生哺生雏”,意即雏鸟孵出后需要亲鸟饲育或在亲鸟的带领和指导下自行取食。需饲育的为晚成雏,自行取食的为早成雏。对鸟类雌雄也有所论述,如:“鸟之雌雄不可别者,以翼右掩左,雄;左掩右,雌”,但其正确性有待考证。   《尔雅》中涉及到的鸟类主要有:   翰、天鸡,为角雉或白鹇;(音汉)雉、(音卓)雉,为白鹇;、(音艳)、鹩、鹑,为鹌鹑;鸬、诸雉、鸬诸、雉、鹞雉,为雉鸡。雉、(音敌),为长尾雉;(音不)雉,雉鹑的雌鸟;(音必)雉,为红腹锦鸡;秩秩海雉,为黑长尾雉。   东汉年间的《说文解字》是为讲经学而编,许慎把鸟类分为两大类,分为“隹(音追)”,短尾鸟之总称;“鸟”,长尾禽之总称。又说:“象形凡隹之属从隹;象形鸟之足似匕从匕;凡鸟之属皆从鸟”。但从含部首“隹”的21种鸟名中,如雀、雕、雁等为短尾外,雉类(许慎把14种雉类均归为一种)的尾都不算短。从“鸟”的60余种鸟名,如鹊、(褐马鸡)等多为长尾,而鹪鹩、天鹅等尾却都不算长。可见,限于知识和观察的水平,那时古人对鸟类的分类还不太准确。   明朝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对鸟类的分类则更进一步,将鸟类放在禽部,分为水禽、原禽、林禽和山禽4类,将雉类全部归入原禽类中,包括鸡(家鸡)、雉(野鸡)、雉等。   汉至明朝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鸟类学的发展时代。自唐始,由于动物、植物种类繁多,中国各地风土不同,所产生的名称差异很大,于是对鸟类的研究强调实地调查、考究名称(正名和别名)、形态、生境、生活习性,乃至开展物候学,如候鸟迁徙等。雉类的研究工作也随之广泛开展起来。   清代在鸟类学研究方面无甚建树。但值得一提的是《故宫鸟谱》一书的问世,这似乎是对以往古人开展鸟类研究颇为全面而精简的总结。   《故宫鸟谱》一书,原题名《鸟谱》,在故宫博物馆文物档案中注录为《仿蒋廷锡鸟谱》。它的前身是《蒋廷锡画鸟谱十二册》。此画册为素绢本着色画,每册凡三十幅,左方另幅书谱文。每册末幅款云:“臣蒋廷锡恭画”,下有“臣廷锡”、“朝朝染翰”二印,共计三百六十幅。乾隆皇帝视之,甚爱,因更于乾隆十五年岁庚午(1750年)春,命画院供奉余省、张为邦另外摹绘一份,并敕傅恒等大臣书图说于旁,经勘误校正之功,于乾隆二十六年辛巳(1761年)冬上呈御览,前后历时十一年方告完成。   经考证,除去重复种、外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