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的敬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共和国的敬礼.doc

共和国的敬礼   科技创新中国梦,龙马精神民族魂。   2014年1月10日,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获得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存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程开甲颁发奖励证书。   历史记录了闪光的镜头,人民见证了激动的时刻,共和国里程碑上铭刻了两个辉煌的名字!   作为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和中国分子反应动力学奠基人的张存浩,把自己的人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科技事业。   1948年,20岁的张存浩迈出国门,赴美留学。1950年8月,张存浩刚刚获得密歇根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的时候,朝鲜战争打响了。张存浩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毅然回到当时条件还十分艰苦的祖国,来到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始了他报效祖国的科研人生。   上世纪50年代初,为解决国家急需,张存浩和楼南泉等人在短时间内研制出了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高效氮化熔铁催化剂,并“中试”成功。随后,张存浩迅速转入对他来说几乎是全新的火箭推进剂领域,最终与何国钟院士等提出了国体推进剂燃速的多层火焰理论。   研究化学激光,对张存浩来说,是一次真正的“改行”。当时什么都没有,缺资料、仪器、设备,连基本的光谱仪、示波器也没有。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张存浩与一大批中青年科学家一起,着手研制超音速燃烧型氟化氢(氘)激光器。张存浩决定,不照国外的路子走,独立进行燃烧体系选择。到1975年,研制的氟化氢(氘)激光器整体性能指标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他与庄琦等人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放电引发的脉冲氧碘化学激光器,效率及性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在1992年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连续波氧碘化学激光器。他还带领团队在国际上首创了研究极短寿命分子激发态的“离子凹陷光谱”法,并以该方法首次测定了氮分子预解离态转动光谱及其寿命。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50年中,程开甲的人生和中国核武器紧紧联系在一起,人们称程开甲院士为“核司令”。1960年,南京大学教授程开甲接到去北京报到的命令,到了北京才知道将他调进了我国核武器研制队伍。自此,已在学术研究上建树颇丰的程开甲在学术界销声匿迹几十年。   程开甲在戈壁工作生活了20多年。作为我国核试验技术的总负责人,他成功地参与主持决策了包括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两弹结合,以及地面、首次空投、首次地下平洞和首次竖井试验等在内的多种试验方式的30多次核试验。   他参加制定了我国原子弹研制、试验等工作最早的一份纲领性文献,依据国情否定了苏联专家的空投建议,提出采用地面方式;他设计了第一颗原子弹百米高铁塔爆炸方案,确定了核爆炸可靠控制和联合测定爆炸威力的方法;他还前瞻性地谋划了核武器试验研究所的性质、任务、学科、队伍、机构等。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700多台(套)仪器全部拿到测试数据。而据资料记载,法国第一次核试验没有拿到任何数据,美英苏第一次核试验只拿到很少一部分数据。   此后,程开甲在核试验中又不断取得新突破。首次氢弹原理性试验成功,他提出塔基若干米半径范围地面用水泥加固,减少尘土卷入;第一颗空投氢弹试验成功,他提出了改变投弹飞机飞行的方向;首次平洞地下核试验成功,他设计了回填堵塞方案;首次竖井地下核试验成功,他研究设计的试验方案均获得成功。   每次核试验任务,他都会亲自到最艰苦、最危险的一线去检查指导技术工作。20世纪70年代,他多次进入核试验爆炸后现场,爬进测试廊道、测试间,甚至最危险的爆心。   殷红的奖励证书,是来自历史深处的敬礼,是来自人民心头的敬礼,是共和国最崇高的敬礼!   历史不会忘记,泱泱中华,有着传承至今的辉煌文化,有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曾经攀登到当时科学技术高峰的彪炳史册的成就,然而近现代我们落后了,并因此承受了太多的屈辱和苦难。当我们在新中国的旗帜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奋起直追的时候,正是张存浩、程开甲,又一次走在了队伍的前列。   人民不会忘记,当“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目标已经不是口号,而是现实的时候,中国梦吹响了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集结号,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导入期,创新驱动发展的重任,落在了这一代人的肩上,正是张存浩、程开甲,用自己的成就,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追求。   共和国不会忘记,就在一个月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一次重申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科技引领未来,张存浩、程开甲在各自所长期从事研究的领域,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从少年到白头,殚精竭虑几十年,作出了突出贡献,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感召着当代和后人!   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