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犯罪学视阈下网络犯罪的成因及防治策略.docVIP

试论犯罪学视阈下网络犯罪的成因及防治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犯罪学视阈下网络犯罪的成因及防治策略.doc

试论犯罪学视阈下网络犯罪的成因及防治策略   摘 要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极大的网络犯罪的风险。互联网是一个虚拟性的空间,任何人都可以带着伪装的面孔来用网络,参与人的身份虚拟化、隐蔽化。针对此,本文探讨了网络犯罪的内涵,着重分析了网络犯罪的成因,主要有预防网络犯罪的技术存在局限、法律法规不完善,建设相对滞后、打击各类网络犯罪的力量和技术比较薄弱以及一些网络使用人自律能力不强等,针对此提出了一些防治网络犯罪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犯罪学 网络犯罪 互联网   作者简介:薛超超,河南警察学院2011级法学本科学生。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9-067-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正逐渐普及化、大众化,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化社会。互联网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极大的网络犯罪的风险。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要提高对互联网的认识并能够辨别互联网上的各类信息,要科学合理地利用互联网,避免走向网络犯罪的风险。   一、网络犯罪的内涵   学术界有的学者认为“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主体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互联网作为犯罪工具或者攻击的对象,故意对其实施危害,进而危害到网络安全并触犯了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从这些学者的内涵中,我们可以看出网络犯罪侵害的对象是计算机网络,在行为方式上实施的工具是以计算机网络为犯罪工具。在犯罪性质上这个内涵既包含了一般的网络犯罪行为又包括了严重的网络犯罪行为。这样对网络犯罪进行界定的内涵比较宽泛,从刑法理论上来看它不利于对网络犯罪进行研究。   笔者对学术界有关网络犯罪内涵界定的研究,认为学术界关于网络犯罪的内涵大体可归纳为三种类型:第一,通过互联网作为实施行为的工具而进行的各种犯罪活动;第二,以互联网作为攻击对象或目标所进行的各种犯罪活动;第三,使用互联网作为其获利的工具或重于来源而进行的各种犯罪活动。第一种以互联网作为实施行为的工具,视其为作案工具,可以称之为网络工具犯。后两类型均以互联网作为其行为对象,我们可以称之为网络对象犯。它包含着以网络为获利来源的犯罪行为和以网络为侵害对象的犯罪行为,分别称为网络用益犯和网络侵害犯。   在对学术界有关网络犯罪内涵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借助于互联网对其系统或信息进行攻击,破坏或利用网络进行其他犯罪的总称。既包括行为人运用其编程,加密,解码技术或工具在网络上实施的犯罪,也包括行为人利用软件指令,网络系统或产品加密等技术及法律规定上的漏洞在网络内外交互实施的犯罪,还包括行为人借助于其居于网络服务提供者特定地位或其他方法在网络系统实施的犯罪。简言之,网络犯罪是针对和利用网络进行的犯罪,网络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危害网络及其信息的安全与秩序。   二、网络犯罪的成因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极大的网络犯罪的风险。互联网是一个虚拟性的空间,任何人都可以带着伪装的面孔来用网络,参与人的身份虚拟化、隐蔽化。当前,网络犯罪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它已经严重影响到网络安全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笔者认为网络犯罪的成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互联网在预防网络犯罪技术上存在局限   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在研发的过程中追求的是信息资源的共享,计算机在设计过程中考虑较多的就是互联性和兼容性。伴随着黑客的出现,互联网安全技术不断地发展完善。但是黑客的行为所追求的就是信息技术的资源共享,他们通过其中存在的漏洞来实施各种网络犯罪行为。互联网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不得不面对自己所掌握并占用甚至是个人的信息有可能被他人窃取的风险。针对互联网的黑客行为是一直存在的,起初并没有把这些行为规定为犯罪。一方面是由于黑客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电子网络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起初的黑客行为所侵害的电子信息网络及其信息数据的所有者本身也大都是追求信息资源共享的,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犯罪行为。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其的认识更加明确,电子信息技术已经在政界、商界大量采用。黑客对电子网络信息的入侵就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侵权行为,逐渐地被认为是一种犯罪行为。因此,可以说互联网在技术上存在的局限是网络犯罪产生的技术原因。   (二)法律法规不完善,建设相对滞后   纵观世界各国,在保护电子网络信息安全,打击各种网络犯罪方面基本都已经制定了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就我国而言,目前针对网络犯罪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在1991年颁布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这部法律只是对计算机软件产权方面的保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