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1高考历史轮复习试题:第一部分 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部分 第二讲 中国古代的社会经济状况
第二讲 中国古代的社会经济状况
一、选择题
1.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半径很小。下列解释不确切的是( )
A.做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B.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C.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居民流动性很小
D.传统农业社会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
2.两税法、方田均税法和一条鞭法开始实施时,政府财政收入都明显增加,主要是因为( )
A.新法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
B.地主官僚必须按田亩和资产纳税
C.商人和手工业者必须纳税
D.由原来的征收实物改为征收银两
3.据《三国志》记载,三国魏初年,仓慈任敦煌太守,“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按人口分割土地给贫民耕种)”。材料反映了当时河西走廊的社会经济特征是( )
A.经济得到发展,与内地经济交往频繁
B.魏政权对这一地区进行了有效管辖
C.已经逐渐趋向农耕,土地兼并严重
D.成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耕作方式与中原无异
4.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经济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
①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 ②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③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④统治者的经济政策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中国古代史上的赋税政策中,既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又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是 ( )
A.租庸调制 B.两税法
C.一条鞭法 D.方田均税法
6.明清时期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世界历史发展本质的是( )
A.玉米、烟草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统治者奖励农耕,发展生产
7.中国古代封建政府进行赋税政策调整或赋税制度改革的出发点是解决( )
①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 ②封建国家与农民的矛盾 ③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 ④封建政府的财政危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唐代两税法成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体现在( )
A.一年分夏秋两次纳税
B.税收主要依据由人丁转向资产
C.把徭役和杂税分摊到田亩上
D.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9.下列赋税制度体现了古代“勿夺农时”思想的有( )
①编户齐民 ②租庸调制 ③募役法 ④一条鞭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 )
A.由唐高祖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始铸
B.在唐玄宗前期始铸,因其当时年号为开元,故取名“开元通宝”
C.是唐朝通用的货币
D.其范式为以后历代所沿用,沿袭近1300年
11.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
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
12.中国古代都城经历了从黄河时代到运河时代的变迁。从下图中可以看出,唐朝以后历代王朝的都城( )
①交通运输比较便捷 ②便于打击割据势力
③远离北方民族威胁 ④社会经济相对发达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3.读《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 )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来源:学+科+网Z+X+X+K]
14.“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都亭驿相对,梁家珠子铺,余皆卖时行纸画、花果铺,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明朝15.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 )
职业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A. 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16.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手工业发展水平常以某种手工业品为代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
B.商周/青铜器—唐宋/铁器—明清/瓷器
C.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
D.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棉布
17.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观念、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现象中,不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
A.《诗经》中的“国风”有很多爱情诗
B.唐代出现传奇小说
C.北宋时期话本兴起
D.明清时期古典小说得到蓬勃发展
18.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 )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B.农业地位下降,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