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现状: 一段时间以来,这样一些信息充斥了我们的视野和耳膜:几个初中学生为了打发时间、找点儿新鲜和刺激,就把一个乞丐套在麻袋里,然后是一顿疯狂的殴打和拳击,甚至用上了棍棒,结果导致乞丐死亡; 在一项调查研究中,有的孩子因为父母的打骂教育,竟然滋生出“恨不得和他们拼了”、“长大以后找他们算账”等想法…… 由此可见 道德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现象,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侵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道德的表达方式也是多样的。因此,真正的道德教育更多地只能借助于各种复杂的渗透的方式完成,而由此所产生的影响最终也就变成了人的内在稳定的德性品质。 品德包含四种心理成分: 知、情、意、行 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产生的基础 道德情感:会影响道德认识的形成 道德意志:调节和控制一个人的道德行为,使之贯彻始终,最后成为道德习惯。 道德行为 :是衡量个体是否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标志 其中,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居于核心地位 对偶故事: A.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听到有人叫他吃饭,就去开吃饭间的门。他不知道门外有一张椅子,椅子上放着一只盘子,盘内有15只茶杯,结果撞倒了盘子,打碎了15只杯子。 B.有个男孩名叫亨利,一天,他妈妈外出,他想拿碗橱里的果酱吃,在拿果酱时碰倒了一只杯子,掉在地上碎了。 对偶故事: A:有个名叫朱利安的男孩。有一天父亲出门,朱利安偷偷到父亲的书桌上打开墨水瓶用笔绘画。一不小心墨水滴在桌布上,弄脏了一小块。 B:有一个名叫奥古斯丁的男孩,发现父亲桌上的墨水瓶已经空了,于是决定帮父亲做一件事,就趁父亲不在家时,偷偷将大墨水瓶的墨水倒进父亲书桌上的小瓶里,没想到不小心将墨水溢出,结果弄脏了一大块桌布。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2~5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认知还是自我中心的,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意识到游戏规则的存在,但并不会按照游戏规则来活动,只是各自按照各自的想象去活动; 规则对他们还不具备约束力,那只是一种单纯的规则而已。 在他们的头脑中还不存在道德的意识,他们的行为也没有道德方面的意义。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6~8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认为规则是不可变的、是必须遵守的。 他们不理解规则是由人制定的,是可以变化的。 他们强调的是只要存在规则,就应该绝对按规则办事,而不顾个体的意愿,对行为的评价只看行为的结果,不管动机。 第三阶段:自律道德阶段(9岁以后)。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是经过人们之间的协商形成的,只要大家都同意,规则是可以改变的,它只是用来协调相互之间的行动的。 如果个体能够让别人都赞同他的意见,那么他也能够改变这些规则。 因此,这一阶段也称为道德相对主义阶段。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他是皮亚杰理论的追随者,单采用的是道德故事两难法。 与儿童进行“开放式”交谈,采用小组讨论模式,让他们对道德两难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从答案中分析出儿童道德发展的规律。 故事1 欧洲有个妇女患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治好,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这种药造价昂贵,要200元,而药剂师索价要2000元。妇女的丈夫海因茨尽全力只借到1000元。无奈,只好恳请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允许赊欠。但药剂师拒绝了,并说发明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茨走投无路,只好在夜间偷走了药。 海因茨应不应该偷药?法官该不该判海因茨的罪?为什么? 故事2 阿莱克斯的问题 乔的父亲向他许诺,如果乔可以挣到外出野营的50美元,就可以去野营。后来父亲改变主意,要乔把挣得的钱给他。乔撒谎说他只挣了10美元,并用剩下的40美元去野营。在他去野营之前,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弟弟阿莱克斯。 阿莱克斯该不该告诉他的父亲? 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和青少年所作出的反应,柯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9岁以前) 这一道德水平的儿童主要关心个体行为的结果和自身的厉害关系。它包括两阶段: 第一阶段:服从和避免惩罚阶段 第二阶段:天生的利己主义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9~16岁) 这一道德水平的儿童,社会规则已被其内化,他们能顺从现有的社会秩序,而且有维持这种秩序的内在欲望,他们判断行为价值的依据是遵守那些维护社会秩序的规则所达到的程度。 第三阶段:好孩子或好公民定向阶段 第四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16岁以后) 这一道德水平的个体已开始发展出一套独立的、超越社会团体的道德标准。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个体能从法律和道义上较为灵活地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