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名医孙重三儿科推拿手法学试卷.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名医孙重三儿科推拿手法学 一、手法 1.推法:以拇指桡侧作直线推动或食中指并拢用指腹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推的要直,轻重适宜,不得斜去。 2.按法:用中指指腹或全掌在穴位上按压,用力由轻至重。 3.揉法:用拇指指腹或中指指腹按压穴位,旋转揉动。 4.运法:用拇指指腹由此及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 5.摩法:以全掌在所在部位穴位上旋转摩擦。 6.掐法:以手指甲(拇指)掐穴位,注意不要掐破皮肤。 二、常用穴位及作用 1.天门穴:自印堂到发际成一直线。 开天门:自印堂到发际直推叫开天门,有发汗、解表、镇惊、安神止头痛的作用。 坎宫穴:在眉弓上沿。 推坎宫:自印堂向两侧分推叫推坎宫,有发汗、解表、清脑、明目、止头痛的作用。 太阳穴:在眉弓凹陷处。 运太阳:向眼前运为补,有固表、止头痛的作用。 向耳后运为泄,有解表、止头痛的作用。 耳后高骨穴:在耳后乳突下凹陷处。 运耳后高骨穴:运耳后高骨,有解表、发汗、镇惊、除烦的作用。 天柱骨穴:自风府至大椎成一直线。 推天柱骨:自风府向天柱骨直推,有止呕吐、散风寒的作用。 膻中穴:两乳之间。 推揉膻中穴:先分推,再向下推最后用揉法。有宽中、理气、止咳、化痰的作用。 腹阴阳穴:自胸骨下端,用指腹沿肋弓向两侧分推。 分腹阴阳:自胸骨下端,用指腹沿肋弓向两侧分推至腹两侧。有消食、化积、降逆、止呕的作用。 神阙穴:在肚脐部。 摩神阙:用全掌在肚脐部作顺时针摩按为泄,有和胃、通便、消重的作用。作逆时针摩按为补,有温阳、止泻、健脾胃的作用。 丹田:在小腹中部 揉丹田: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腹按揉,有培肾、固本、温阳、散寒、利尿的作用。 肚角穴:在脐两旁两胁骨直上方。 拿肚角:用两手同时拿腹两侧的肚角穴叫拿肚角。有止腹痛的作用。 脊穴:在脊柱,自大椎至尾骨端。 捏脊:先用两手拇指和食指自下而上捏一遍,再捏两至三次提一下,最后再捏一遍。有培元、补虚、强壮身体、消食、化积的作用。 推脊:由食、中两指自上往下推,有清热的作用。 七节骨穴:在第七胸椎至尾椎骨之间。 推上七节骨:自下往上推为补,有温阳、止泻的作用。 推下七节骨:自上往下推为泄,有泄热、通便的作用。 龟尾穴:在尾椎骨端。 揉龟尾:用中指点揉龟尾,有止泻、通便的作用。 脾经穴:在拇指桡侧,自指尖至指根处。 补脾经:由指尖向指根推为补,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 清脾经:由指根向指尖推为清,有清利湿热、化痰涎的作用。 肝经穴:在食指掌面末节。 清肝经:向指尖推,为清。有平肝、泻火、解郁、除烦的作用。 心经穴:在中指掌面末节。 补心经:向指根推为补,有养心、安神的作用。 清心经:向指尖推为清,有清热、退心火的的作用。 肺经穴:在无名指掌面末节。 补肺经:向指根推为补,有补益肺气的作用。 清肺经:向指尖推为清,有清热、泻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肾经穴:在小指指面,自指尖至掌根。 补肾经:自掌根向指尖推为补,有滋肾壮阳、强壮筋骨的作用。 清肾经:自指尖向掌根推为清,有清利下焦湿热的作用。 大肠穴:在食指桡侧。自指尖到指根。 补大肠:自指尖向指根推为补,有调理肠道、止泻的作用。 清大肠:自指根向指尖推为清,有清热、通便、疏肝胆之火的作用。 板门穴:在大鱼际部。 运板门:用拇指指腹摩运。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的作用。 小肠穴:在小指尺侧。自指尖至指根。 补小肠:自指尖向指根推为补,有滋阴、补虚、利尿的作用。 清小肠:自指根向指尖推为清,有清热、利尿、泌别清浊的作用。 小天心穴:在大小鱼际交接重点。 掐揉小天心:用拇指掐揉叫掐揉小天心。有清热、镇惊、利尿、明目的作用。 阴池阳池穴:在小天心两侧,拇指侧为阳池,小指侧为阴池。 分阴阳:从小天心两侧向两侧分推叫分阴阳。有调阴阳、消食散结的作用。 八卦穴:在手掌部,自内劳宫至中指根2/3处为半径画圆,八卦即分布在此圆上。 运八卦:坎宫对小天心,离宫对中指根,震宫在桡侧半圆的中点,兑宫在尺侧半圆的中点。依次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自乾起,顺八卦运至兑宫叫运八卦。有宽胸、理气、止咳化痰、行止消食的作用。 运土入水穴:自脾经沿掌缘至肾经处(自拇指桡侧运至小指尺侧),方向是自脾经沿掌缘运至肾经。有清热、利湿、止泻的作用。 运水入土穴:自肾经沿掌缘运至脾经,有健脾、补虚、止虚寒泻利的作用。 四横纹穴:第二至第五指骨第一指根关节横纹处。 用拇指掐揉四横纹,有退热、除烦、咳气血的作用。 内劳宫穴:在手掌心中央,用拇指掐揉,叫掐揉内劳宫。有清热除烦的作用。 五指节穴:在手背,五指第一指间关节处。用拇指掐揉五指关节,叫掐揉五指节。有安神、镇惊、祛风寒、通邪

文档评论(0)

yy5589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