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正 常 分 娩 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 妇 产 科 戴 峻 第七章 正常分娩 妊娠满28周后,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发动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早产(28-37w) 足月产(37-42w) 过期产(42w) 第一节 分娩动因 一 机械性理论 二 内分泌控制理论 (一)?? 孕妇方面 1 前列腺素(PGs) 2 子宫缩宫素受体增多 (二)?????????????? 胎儿方面 胎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及胎盘、羊膜和蜕膜的内分泌活动 三 神经介质理论 第二节 决定分娩的四因素 产力 产道 胎儿 精神心理 一 产力 (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 包括: 子宫收缩力 腹肌及膈肌收缩力 肛提肌收缩力 (一)子宫收缩力 临产后子宫收缩的特点: 1 节律性 宫缩具有节律性是临产的重要标致之一。 临产开始:宫腔压力25-30mmHg 第一产程末:频率增加,宫腔压力40-60 mmHg 第二产程:宫腔压力100-150 mmHg 2 对称性和极性 对称性:左右对称 极性: 子宫收缩强度依次为 宫底 宫体 下段 3 缩复作用 (二)?腹肌及隔肌收缩力 是第二产程时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 (三)肛提肌收缩力 协助胎先露部在骨盆腔进行内旋转的作用 二 产道 (一)?? 骨产道 (其形态、大小与分娩关系密切) 1 骨盆各平面及其径线 (1) 入口平面 (呈横椭园形)? 1 前后径(真结合径):平均11cm 2 入口横径; 平均13cm 3入口斜径: 平均12.75cm (2) 中骨盆平面 a 前后径: 平均11.5cm b 横径(坐骨棘间径): 平均10cm (3)??出口平面 出口前后径(11.5cm) 出口横径(9cm) 出口前矢状径(6cm) 出口后矢状径(8.5cm) 2 骨盆轴与骨盆倾斜度 (1)? 骨盆轴: 为连接骨盆各假 想平面中点的曲线 (2)??骨盆倾斜度: 妇女站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一般为60度 (二) 软产道 1 宫下段的形成 生理性缩复环 2 宫颈的变化 a 宫颈管消失 b 宫颈口扩张 三 胎儿 (一)胎儿大小 顶骨 1 胎头颅骨 额骨 各两块 颞骨 枕骨 2 胎头径线 a 双顶径 (biparietal diameter BPD) 平均9.3cm 胎头径线 b 枕额径 胎头以此径衔接。平均11.3cm c 枕下前囟径 径线通过产道。(9.5cm) d 枕颏径 颏骨下方中央至后囟顶部的距离。(13.3cm) (二) 胎位 (三) 胎儿畸形 四 精神心理因素 第三节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随着骨盆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地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 分娩机制: (一)衔接(engagement) (二)下降(descent) (三)?俯屈 (四)?内旋转 (五)?仰伸 (六)?复位及外旋转 (七)?胎儿娩出 (一)衔接(engagement) 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 (二) 下降 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为下降 (descent)。 贯穿于分娩全过程,与其它动作相伴 随,呈间歇性。 ①宫腔压羊水传导 ②直接压迫胎臀 ③胎体伸直 ④腹压增加 (三)俯屈 其目的是变胎头衔接时的枕额周径(34.8cm)为枕下前囟周径(32.6cm) (四)内旋转 胎头围绕骨盆纵轴旋转,使其矢状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羊后径相一致的动作称为内旋转(internal rotation)。 (五)仰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