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修正版概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核细胞迁入内皮下间隙,经其表面的清道夫受体,CD36受体和Fc受体的介导,摄取已经进入内膜的氧化脂质,形成单核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经内弹力膜的窗孔迁入内膜,经其表面的LDL受体介导,摄取脂质,形成SMC源性泡沫细胞。 endothelium内皮,intima 内膜,media中层,adventitia动脉外膜,chronic endothelial injury慢性内皮损伤,homocysteine高半胱氨酸血症,hemodynamic factors血流动力学因素,toxins毒素,viruses 病毒,immune reactions免疫反应 内膜表面明显隆起的灰黄色斑块 镜下观:纤维帽下为大量不定形的坏死崩解产物,胆固醇结晶,钙盐沉积。中膜因斑块压迫,SMC萎缩而变薄。 动脉粥样硬化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李峰 一、概述 定义: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一种与脂质代谢障碍有关的全身性疾病,其病变特点是血液中的脂质进入动脉管壁并沉积于内膜形成粥样斑块,导致动脉增厚、变硬。 动脉硬化与动脉粥样硬化不同,动脉硬化泛指动脉管壁增厚并失去弹性的一类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细动脉硬化和动脉中层硬化。 发病情况:我国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呈上升态势,多见于中老年人,但以40-49岁发展快。动脉粥样硬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 。 AS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 AS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基本病变是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内膜灶状纤维化,粥样斑块形成,致管壁变硬、管腔狭窄,并引起一系列继发性病变,特别是发生在心、脑、肾等器官,引起缺血性改变。 (一)病因: 1.血脂异常 即高脂血症,主要是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增高。AS病变中的脂质来源于游离胆固醇及胆固醇脂,甘油三酯,磷脂和载脂蛋白B的侵润。 血浆脂蛋白分为CM(乳糜微粒)、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LDL 、HDL。VLDL、LDL 水平的持续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降低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尤其是SLDL(小密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最佳指标。 HDL具有很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1) HDL 能逆向转运胆固醇至肝而被清除 (2)防止 LDL氧化修饰形成ox-LDL (3) HDL 可以使VLDL以残体的形式被清除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2.高血压 高血压病人易发生,且早而严重,好发于血管分叉,弯曲的地方。高血压时血流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压力和冲击作用,引起血管内皮的损伤和功能障碍,使内皮对脂质的通透性增加,脂蛋白渗入内膜,单核细胞迁入内膜。 3.吸烟 吸烟可破坏血管壁,诱导SMC(平滑肌细胞)增生。 4.某些疾病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等使LDL升高有关。 5.遗传因素 冠心病具有家庭聚集现象。约200种基因可能对脂质的摄取、代谢、排泄产生影响。 LDL受体基因突变 血浆LDL极度升高,引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6.其他 年龄、性别、肥胖、病毒感染、饮食结构等也有一定关系。 (二)发病机制: 1、损伤应答学说和炎症学说 ; 2、脂质渗入学说; 3、单核巨噬细胞作用学说。 脂质代谢异常 高脂血症(AS发生的物质条件) 血管内膜损伤 脂质渗入内膜下增加(AS发生的结构基础)(LDL可以被壁细胞氧化修饰形成OX-LDL) 损伤的内膜分泌生长因子 , 引起 单核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迁入内膜, 吞噬OX-LDL形成泡沫细胞 ,形成 脂纹、纤维斑块等。 泡沫细胞坏死崩解 形成 粥样斑块形成。 三、病理变化与病理临床联系 (一)基本病变: 动脉内膜粥样斑块的形成。好发于大动脉(主动脉)、中动脉(冠状动脉)。 病变过程包括: 1.脂纹 脂纹是AS的早期病变,是一种可逆性改变,最早见于儿童期。泡沫细胞聚集于内膜下而成;肉眼观:在动脉内膜表面可见点状或者条纹状的不隆起或者微隆起的黄色的条纹。镜下观:内膜下有大量泡沫细胞、基质及少量炎症细胞浸润。 脂纹(fatty streak) 肉眼观:点状或条纹状黄色不隆起或微隆起于内膜的病灶。常见于主动脉后壁及其分支出口处。 人主动脉内膜动脉开口周围有略隆起的脂质条纹 光镜下:病灶处内膜下有大量泡沫细胞聚集。泡沫细胞体积大,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内含有大量小空泡。 2.纤维斑块 是由脂纹发展而来。肉眼观:内膜面散在不规则隆起的斑块。初为灰黄色或者浅黄色斑块,后随着表面胶原纤维增多及玻璃样变性而转为瓷白色(蜡滴样,隆起斑块) 。

文档评论(0)

yy5589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