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质点的寻找与确定.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本质点的寻找与确定.doc

文本质点的寻找与确定   【摘 要】文本的质点是特定学情、课程进度、教学目标下特定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点。这个质点决定着或直接体现为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点,兼顾文本的工具价值与人文价值,符合语文和语文教学的本质规律,表现为两者的交会点;它又是每个文本的独到的特质点,而且一般还不止一个。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一定要以文本的质点为中心点,以确保教学活动紧扣住文本的质点步步深入地有效展开,最终水到渠成地达成教学目标。语文教师要综合考虑学情、目标等多种因素来选准文本的质点。   【关键词】文本 质点 寻找 确定   当下的语文课堂往往比较浮乱,教学效益也很低。笔者认为,这主要应归因于教师没有把握准文本的质点。那么何谓文本的质点呢?它是特定学情、课程进度、教学目标下特定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点。当然,要寻找并确定这个质点也确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一般要受到特定学情和课程进度内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文本的文体特征和教师素养等因素的制约,但我们还是要努力去做好这件事。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寻找和确定文本质点的问题。   一、要选准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点   笔者认为,文本的质点决定着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点,或者说文本的质点就直接体现为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点。因此,教学活动要想紧扣住教学目标来展开并高效达成目标,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能否选准教学目标的定位点。为此,每堂课前我们必须依据特定的学情和课程进度,在某特定文本中选准达成教学目标的最佳定位点,也就是这堂课、这个文本的质点。例如,教《老王》这篇散文,我就明确了这样的教学目标的定位点:理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的深意。因为文本中老王这个人物的“不幸”不仅仅体现在他孤苦伶仃、眼睛残疾、家境贫寒、出苦力谋生等方面,更重要的则应该是他精神和人格上的不幸。请看,他巴心巴肝、实心实意地对待作者一家人,把他们当亲人来对待(绝不参与批斗作者和她丈夫),总是感恩他们对自己的好,设法帮助和关爱他们。而作者杨绛呢,却骨子里清高,视他低人一等,总是用钱来应付他的好意,无视他给予自己的理解、关爱和尊重。“文革”过后,生活安定了,作者反思自己的过去,想到一些所谓的高贵人在“文革”中的种种卑劣表现,再回想起老王这个社会底层极普通的人身上的点点滴滴,不禁被他那纯美的人性、高尚的品格和独立的人格所深深震撼,终于发现了老王那金子般的伟大心灵,发现了他人性的伟大光辉。于是作者杨绛悔悟了,讲出了发自内心的真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选准了这个定位点,也就切中了这个特定学段、特定文本的质点,也就扣住了这个文本的魂灵,自然也就容易高质量地达成教学目标,收到学生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双提升的好效果。假如这堂课不明确这个目标定位点,就很难做到师生交流和探讨中心明确,切中肯綮,思路清晰,步步深入,扎实高效。如果就像当下一些教师那样,胸无目标,昏昏然地在那里东扯西问,甚至偏离课文主旨,讨论什么“用爱心回报爱心”“关爱生活中的贫弱人群”等,学生也被动地在那里哼哈应付,其结果只会是上课还不如学生自学,还有什么效果可言?   二、选准文本工具价值与人文价值的交会点   前文已提到,文本质点是特定学情、课程进度、教学目标下特定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点。这个核心价值点必须要符合语文和语文教学的本质规律,即必须同时兼顾文本的工具价值与人文价值,表现为两者的交会点。例如《我与地坛》一文,作者史铁生就把他的心灵发育过程、对生与死的认识、对人究竟该怎么活着的感悟等都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了。所以,笔者教《我与地坛》时,就明确了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这一节课,我们只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史铁生的灵魂是怎样由痛苦、麻木甚至颓废一点点站立起来的。”初看,这个目标应该是关于史铁生人生问题的讨论,文本的工具性价值好像被忽略了。实际上,这个讨论,恰是一个巧妙的切入点,意在“曲线救国”,由人文性问题切入,最后收到人文性和工具性和谐统一、教文又立魂的教学效果。当时,笔者适时地启发学生:“是地坛的哪些东西触动了他呢,使他变得如此坚强、豁达?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三、四两段,勾画出对史铁生(也对你的心灵)有触动的语句。也可以思考或讨论,这些景物跟作者想怎么活有怎样的关系。”对地坛景物描写的理解与赏析,看似只是一个纯粹的工具性话题,但两个环节之间的联系正是教学目标制订的智慧所在。这个教学目标的制订,也就使生命意义的理解与语文能力的培养都聚焦在了教师所选择和确定的文本质点上。工具价值与人文价值,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于质点上自然交会了。这个质点,也正是在特定学情下、课程进度内这个特定文本的核心语文价值点。也正因为笔者选准了这个交会点,这堂课取得了师生都很满意的教学效果。当下的很多语文教师,总是过度发掘文本的人文价值,忽视甚至无视文本的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