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及名作欣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美术史及名作欣赏.doc

中国美术史及名作欣赏 期中论文 “竹”的抗争 ——记明清两幅墨竹图对理学的抗争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明清两卷墨竹作品的分析,从而反映了在理学禁锢之下,明初文人画家弃功利、重抒情,追求“理”让位于“情”的努力以及清盛世期间文人画家与政治高压、思想钳制的抗争,表明中国文人的傲骨不堪专制高压与思想禁锢,在封建专制堡垒中生长出精神的傲“竹”,昭示着明清绘画积极与程朱理学抗争,从而展现这一时期的绘画由沉寂到再兴的发展轨迹。 【关键词】 程朱理学  《竹鹤双清图》  《竹兰石图》  抗争  绘画对于中国人而言不仅仅是艺术,也是哲学,是心灵与人生的对话。中国的水墨传统记载了中国古代社会千年的历史沿革与思想变迁,中国文人在这大山大川、竹石花鸟中寻觅知音与梦土,更在留白的空间里许下宽容与谦逊。 绘画艺术与哲学的结合使得中国山水画充满了浓郁的哲学气息。其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使得一枝一叶总关情,“山水比德”将自然与人的某些内在属性、特征相对应,使绘画“比德”说成为潮流。梅兰竹菊, 清丽芬芳, 各具姿质, 以其不畏严寒,操洁自持,淡雅清幽,不同俗好,成为历代诗人、画家吟诗作画的对象, 并冠以“ 四君子”之美称。正如吴历所言:“竹之所贵,要画其节操,风霜岁寒中,卓然苍翠也。山中酒熟,独酌成醉,信笔挥洒,遂成苍翠,甚娱乐也。何可一日不画此君?”竹是历代文人墨客吟诵摹写的对象,它四季常青,形态潇洒,有不畏风雪直上云霄的刚毅性格和凌云之志。竹子中空,是谦虚正直的象征,它的绿叶不能与百花比美,凭的是一份虚怀若谷的淡雅。竹影摇曳中,拂去了红尘的俗媚,北宋诗人苏轼云:“无竹令人俗”;白居易《养竹记》有言:“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故君子多数之庭实焉。”因此,文人雅士的居所总少不了青竹陪伴,墨竹成为文人画的表现主题之一也就自然而然了。 哲学与美学的发展与其社会状况是不可分离的,我们在欣赏墨竹作品的时候不能仅仅停留在其高洁坚贞的品格之上。理学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它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适应了封建社会从前期向后期发展的转变。随着封建专制主义进一步增强的需要,理学以儒学为宗,吸收佛、道,将天理、仁政、人伦、人欲内在统一起来,使儒学走向政治哲学化,为封建等级特权的统治提供了更为精细的理论指导,适应了增强思想上专制的需要,深得统治者的欢心,成为明清的官学。然而思想禁锢既久,亦必有冲击、抗争。中国文人的傲骨是不堪专制高压与思想禁锢的,于是在封建专制堡垒中生长出精神的傲“竹”,昭示着明清绘画与程朱理学的积极抗争。   以下两卷墨竹作品分别反映了明初理学禁锢之下文人画家弃功利、重抒情,追求“理”让位于“情”的努力以及对清盛世期间政治高压、思想钳制的反抗,其中着重表现了对理学的抗争。艺术家们的心灵世界落在纸上,这是他们可以恣意纵情的天地:在这里,可以游戏,可以撒谎,可以爱,也可以寄托。我们可以理解并愉快的接受被善意的改变表象的画面,在那里,可以看到我们心里想要看到的东西:我们的理想,我们的爱意。 一、《竹鹤双清图》 1、画作简介 《竹鹤双清图》轴,明,边景昭,王绂绘,绢本,设色,纵109cm,横44.6cm纸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画面左上款署:陇西边景昭同孟端王中书为诚斋写竹鹤双清图。钤“怡情动植”、“边氏文进印”。另有清乾隆御题诗一首:“九龙沙县两幽人,一味芝兰气合亲。恰似绿筠将白鹤,无心常自结高邻。”裱边四周有清代文臣钱陈群、董邦达、汪由敦等五家题记。 此图为王绂作竹石,边景昭画丹顶白鹤,这是王绂与边景昭合作的花鸟画精品,很有艺术性和意境。该图描绘溪水之畔,翠竹之间,两只丹顶白鹤栖息于竹林之间。双鹤姿态各异,其神态舒展自如,栩栩如生,清雅格调,于精微中透出雍容浑朴的气象。一迥首振翼,缩一足,一悠闲漫步,似有所求。主体双鹤均作近景特写,准确而细致地描绘了他们的体态、羽色,不遗细节。仙鹤或引颈翘首,若有所思;或低首俯身,自啄其羽。白鹤本身形成三色对比,丹顶、白身、黑尾、如同“万绿丛中一点红”,皎洁华美,极富色彩装饰美。背景为双勾绿竹,挺拔而不失幽雅,寥寥几笔尽显空灵。翠竹的刻画手法工致,形象谨慎,设色淡雅,即严谨又自然。翠竹背景,又映衬出幽旷出尘的品格,其格调亦带平民化贵族品位。 2、形象设色: 图画中丹顶、白身、黑尾三色对比与翠竹交响辉映,画中凭空所生的墨竹并未经过刻意的处理,但每一节竹枝的舒展、转折、起伏都描绘得极其精致,王氏所描绘的墨竹给观者展现的并不仅仅是竹本身而已,而是心之竹,一种游走在内心的节奏与韵律,昭示着对自然,对生命节奏的赞美。 对水墨的选择,使文人的审美格调区别于宫廷的富丽和民间的俗艳。统治阶层追逐的富丽多彩的审美情趣,是儒家注重“文”饰和社会秩序的一种体现,文人所崇尚的水墨,却是对禅

文档评论(0)

dingyx01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30140202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