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桐梓县林地资源消长分析及管理建议.doc
桐梓县林地资源消长分析及管理建议
摘 要:文章通过对桐梓县2006年二类调查、2012年度林地更新数据分析,阐述了林地资源消长变化的原因及变化趋势,并对今后林地资源如何管理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林地资源;消长分析;管理建议;桐梓县
中图分类号:S727.5 文献标识码:A
1 自然概况
1.1 地理位置
桐梓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地跨E106°26′~107°17′、N27°57′~28°54′,东邻桐梓县、绥阳县,南接遵义县、汇川区,西至习水县、仁怀市和重庆市綦江县,北连重庆市的南川市、万盛区。东西最宽52km,南北最长81km,总面积318980hm2,占贵州省面积的1.8%,占遵义市面积9.3%。
1.2 地形地貌
桐梓县地处贵州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属中山峡谷地貌,间有少许的山原、深丘、宽谷及山间盆地。大娄山脉蜿蜒于东南部、南部,其支脉蒙山于中部横贯县境,再向南北延展。桐梓河、松坎河、羊磴河3大河系的强烈切割,构成了沟堑纵横、山峦重叠、坡陡谷深的奇特地貌景观。境内最高海拔为2227m(狮溪镇柏枝山的牛角寨),最低海拔310m(坡渡镇内羊磴河入重庆谷口)。
1.3 水文
境内河流均属于长江上游干流区,主要有桐梓河、松坎河、羊磴河,分属赤水河、綦江河水系。河网密度0.26km/km2。
1.4 气候
桐梓县气候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5℃,年均无霜期260d,年均日照时数1114h,年均降水量1057mm,相对湿度79%。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垂直地带性变化和小区分异比较明显,生态环境多种多样,生物资源丰富,素有“宜林山国”之称。
1.5 土壤
桐梓县境内土壤主要以砂页岩发育而成的黄壤为主,石灰岩发育而成的石灰土、紫色砂页岩发育的紫色土,海拔1400m以上分布有山地黄棕壤。
1.6 植被
县境内原生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因长期的人类活动,原生植被已遭严重破坏,残存面积不多,现有植被类型为次生演变后形成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竹阔混交林等5个植被类型。
2 林地资源变化分析
表1为各类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林地面积减少,是因为地方经济发展,各类项目征占林地,从而增加非林地面积。有林地面积增加,通过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迹地上大面积更新造林;原来的未成林造林地和疏林地郁闭成林;加强了林政管理,采取封山育林等措施,有效地保护了森林,从而使有林地面积增加。灌木林地增加主要原因是2次调查技术标准不同。无立木林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火烧迹地增加,盗伐、滥伐林木产生的采伐迹地。未成林地造林地减少原因是郁闭成林为有林地。宜林地减少原因是通过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人工促进更新等措施使宜林地变成有林地或疏林地。
3 存在问题
3.1 建设用地需求量大,林地保护压力偏大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设项目用地需求量日益增大,尤其是桐梓县城镇化的推进,需要桐梓县承担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供地责任。由于桐梓是个山区县,耕地资源十分有限。近几年城市发展,工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对林地的使用量比较大,从2006~2012年林地面积减少1685.97hm2,平均每年林地减少281hm2。个别地方违法使用林地情况时有发生,建设用地占用征收林地利用粗放,节约用地、集约用地的理念还有待深化。
3.2 林种结构不合理
桐梓县5大林种中,防护林面积131293.94hm2,特用林面积6452.72hm2,用材林面积23758.76hm2,薪炭林面积2186.78hm2,经济林面积1549.08hm2。各林种面积结构比为80:4:14:1:1,防护林面积比例最大,用材林居中,经济要偏少,薪炭林最少,增加了工业发展用材的矛盾。
3.3 破坏生态建设局面没有扭转
桐梓县地处贵州北部,地势起伏大,陡坡地多,喀斯特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石漠化严重,地块零星破碎,土壤瘠薄,林地破坏容易恢复难。截止2012年底,与2006年相比全县疏林地面积增加了64.46hm2,无立木林地增加了450.76hm2,疏林地和无立木林地面积在增加,说明有些地方盗伐、滥伐等违法现象还没有根本遏止,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还存在。
4 林地管理建议
4.1 健全林地管理制度
4.1.1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林地监测管理水平
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与“3S”技术,完善林地地籍管理制度,并对林地利用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准确地掌握全县林地利用动态变化及规划实施情况,发现、纠正和处理违反规划的行为。以数字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