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墨子及《墨子》简介 1.生平:墨子名翟(dí,“翟”姓之“翟”读zhái ),战国鲁国人,约生于公元前480年,死于公元前420年。介于孔子和孟子之间。他是一位出身于小生产者的哲学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2.哲学思想:墨子认为人类一切罪恶的根源是“不相爱”,因而提倡“兼爱”。他反对不义的战争,提倡“非攻”,反对统治者的挥霍浪费,提倡“节用、节葬、非乐”。还提出“尚贤、尚同”。他有落后的一面:提倡迷信,相信鬼神。 3.《墨子》:墨子的弟子依据他的遗教编纂而成。现存53篇。清末孫詒讓的《墨子间诂》最为详审。 非攻(一)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非攻(一) 今有一人,入人園圃,毕(沅)云:“说文云‘园所以树果’,‘种菜曰圃’。”“園圃”是偏義復詞,“圃”無義。竊其桃李,衆聞則非之,非,非難,責備。上為政者得則罰之。得,得到,捕獲。此何也?以虧人自利也。以:因為。虧,損。至攘人犬豕鷄豚者,至,至于。攘,盗。豚(tǘn),小猪。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是何故也?以虧人愈多,依下文,当有“苟亏人愈多”五字。其不仁兹甚,兹通滋,更。罪益厚。至入人欄厩,欄,古時稱牛馬的圈。廐:馬棚。欄廐:泛指牛馬的圈。取人馬牛者,其不仁又甚攘人犬豕鷄豚。 非攻(二)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不義)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非攻(二) 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茍虧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殺不辜人也,辜,罪。扡其衣裘,扡即‘拖’異體字,這裏指拽(zhuài)下來。取戈劍者,其不義又甚入人欄廐,取人馬牛。此何故也?以其虧人愈多。茍虧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當此天下之君皆知而非之,當此,對此。謂之不義。今至大(不義)爲攻國,爲,是,動詞。攻國,攻打別國,動賓詞組作賓語。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别乎? 非攻(三)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後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後世哉? 非攻(三) 殺一人,謂之不義,必有一死罪矣。一,一重(chóng)。若以此說往,假如按照这种解释类推。若,如果。此说:指“殺一人,必有一死罪”的道理。往,為習慣說法,沒有“去”的意思,類推。殺十人,十重不義,十重,十倍。必有十死罪矣;殺百人,百重不義,必有百死罪矣。當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謂之不義。今至大爲不義,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情不知其不義也,情,誠,實在。故書其言以遺後世;所以把稱讚攻國的話記載下來遺畱給後世。若知其不義也,夫奚說書其不義以遺後世哉?奚說,怎么解釋。 非攻(四) 今有人於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以此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非攻(四) 今有人於此,少見黒曰黒,多見黒曰白,則以此人不知白黒之辯矣;以,認為。辯通辨。少嘗苦曰苦,多嘗苦曰甘,則必以此人爲不知甘苦之辯矣。今小爲非,則知而非之,大爲非攻國,則不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辯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是以,從這裏知道。辯義與不義之亂也。亂,(標準)混亂,指混為一談。 本课语法知识点 偏义复词:并列复音词以一个语素的原来意义作为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作为陪衬。课文中的“园圃”就是,常见的还有,如“得失、利害、作息、祸福、饮食、车马、缓急、成败”等。注意的问题:第一,偏义复词到底偏在哪个语素的意义,视具体语言环境而定。《礼记·玉藻》:“凶年,大夫不得造车马。”偏在“车”。《史记· 仓公传》:“缓急无可使者。”《后汉书· 何进传》:“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第二,不能凭空指某词为偏义复词,而要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视某个复合词的实际用法而定。如《说文· 卮部》:“卮,园器也。所以节饮食。《易》曰:‘君子节于饮食。’”“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此句的“作息”为偏义复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