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老年古筝教学中的心得体会.doc
浅谈老年古筝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摘要:中国是一个尊老爱幼、弘扬美德的文化大国,近些年,老年人的晚年文化生活备受关注,各项老年娱乐文化活动发展的有声有色。从曾经的在家带孩子、无所事事、吃药挂水到走出家庭、走上社会、走进老年人群体文化中,反映了老年人的思想、品位、习俗和对物质生活追求的进步。笔者在3年半的老年古筝教学中,通过教学研究和与老年人的沟通交流中不仅提高了古筝的教学水平,还深深地感受到了老年人对文化艺术生活的追求。
关键词:兴趣培养;技能模拟;激发欲望
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0-161-2
一、兴趣的培养开启成功的一半
音乐能给人带来精神世界的充实,陶冶情操,使生活积极向上,但音乐的学习也是枯燥的,培养学习的兴趣是知识获得的最佳前提,在老年古筝教学中,兴趣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好比一个频道接收器,在接收到对频的信号时便会变得格外清晰。那么,古筝教学的初期阶段就是环境的影响――创造一个优雅的、良好的艺术氛围,激发老年学生们对精神需要的渴望。相比长年累月的家务劳动,老年学生们突然接触到一个简单用手指头弹拨一下都能发出优美脆亮音色的古筝,都会觉得很好奇,是个很新鲜的事物。于是在课间示范一些古典曲目,如《渔舟唱晚》,在演奏前讲述曲目的内容大意,先从思想上创造一种意境:平静的江面,渔民们满载而归,幸福安居乐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再示范乐曲,忽轻忽重的弹拨,忽远忽近的修饰,仿佛把大家带进画卷中,弹毕,老年学生们的渴望一下子被激发出来,适时地鼓励她们,认真学习后也能自弹自乐,于是兴趣的开启成功了一半,教师的循循善诱在初期十分重要。
古筝学习入门后,枯燥的基本功练习有时连专业的琴者也无法忍受,单一的练习需要鼓励和坚持。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老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将乐曲与语言结合、将基础练习与乐理知识结合。古筝的基本指法:勾、托、抹、摇指、琶音、颤音,看似简单的6个指法,却构建成了古筝多形式,多轨道的表演,一个简单的指法在后期却会有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处理,所以基本功的持久练习是古筝学习的第一关。
基本功的练习以扎实为先,细抠手型和指法,及时地更改老年学生们的错误,并且聆听她们的想法,表扬、鼓励、肯定她们的进步,在大家练习疲劳的时候,给大家讲解古筝的历史来源、古筝的构造。从古筝的起名到文化属性,从古代演奏家到现代演奏风格,在讲故事中,放松老年学生们的疲劳,缓解单一练习的乏味,在网络上搜索其他老年人演奏古筝的视频资料,播放给大家看,促进老年学生们积极学习、勇于坚持的动力。一周一新课,一周一故事,让古筝课的教学保持着新鲜的资源和活力。
二、现实的模拟开发技能创新
相比年轻人的教课,老年人的教学要更为用心得多。因为老年人的学习无论从精力上还是接受程度上都相对要缓慢些,枯燥的练习若是再加上些困难的指法,老年人更是没有信心坚持练下去。所以在日常练琴和教学的时候,需要多留意学习指法正确的捷径,既确保正确的手型又能将指法与日常生活接轨,以便老年人们在家里可以学习。
在古筝指法中,几个基础指法构建起乐曲的基本指法,那便是:勾、托、抹、摇指、花音。几乎没有一个乐曲不用到这几个指法。曾经有一位老年学生非常想把古筝练好,每天反复拼命的练习这几个指法,但是却没有注意弹拨时的要点,只知道琴弦发出声音就行了,结果几天弹下来,手指头僵硬,胳膊酸疼,弹到琴手就抖,久而久之,古筝就渐渐从卧室挪到了客厅,从客厅挪到了储藏室,再也听不到古筝的声音了。其实在指法练习时,细心一些便会留意到很多技法可以和生活相关联。比如指法“勾”,通常老师会教学生练习时中指第一关节向手掌心弹拨,于是学生便按照老师的要求弹琴,手型保持好的还好,手型保持不好的就会改变指甲对琴弦的角度,产生噪音,还会影响后期快速指序的速度。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勾”和“抹”都是向掌心弹拨,把手掌颠倒过来,手指头拨动的时候,便是一个人喊另外一个人的时候,手指头对着人正面勾的手型。当老年学生在家练习时,忘记了练习技巧时,便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喊家人时,手指头勾勾,找到感觉后,再把手掌倒下来,保持手型放在琴弦上即是“勾”、“抹”手型。将技能与生活接轨,学习起来会更加方便,而不需要死记硬背方程式。再比如“摇指”的练习,很多老年学生都说摇指很困难,原本老年人的关节就不如从前灵活,密集型的摇动更是需要有方法的学习,所以在教老年学生们摇指的时候,我请她们先把手伸出来,互相之间亲切的招手,学生们很奇怪,这和上课有什么关系?当大家在纳闷的时候,我进行了剖析:摇指,是以拇指或食指作细密的左右摇动来演奏,把速度放慢下来,就是手腕带动手左右摇晃,想象一下我们在路上遇见熟人,远处呼唤打招呼的时候为了吸引对方的注意便会伸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