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资(语基题补充练习).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年高三语文高考复习题(语基部分) 感谢民大附中、交大附中、中关村中学,请老师们再次研磨使用。 交大附中语基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 【甲】我在游览赵长城时,作了一首诗,(称颂/称诵)赵武灵王,并且送了他一个英雄的称号。【乙】大家都知道,秦始皇以全国的人力物力仅仅连接原有的秦燕赵的长城并加以增补,就引起了民怨沸腾。【丙】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秦始皇面前就站着一个孟姜女,①这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甚至在解放以后,还有人把万里长城作为“炮弹”攻击秦始皇。【丁】而赵武灵王以小小的赵国,在当时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下,竟能完成这样一个巨大的国防工程而没有挨骂,不能不令人惊叹。 当然,我说赵武灵王是一个英雄, ② 是因为他筑了一条长城,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敢于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要知道,他在当时发布这个命令,实质上就是与最顽固的传统习惯和保守思想宣战。 只要读一读《战国策》就知道当赵武灵王发布了胡服骑射的命令以后,他立即遭遇到来自赵国贵族官僚方面的普遍反抗。赵武灵王击败了那些顽固分子的反抗,终于使他们脱下了那套用以标志他们身份的祖传的宽大的衣服?,并且把过了时的 ③ 的战车扔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去。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可以肯定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称颂 挨骂(āi) B.称颂 挨骂(ái) C. 称诵 挨骂(āi) D.称诵 挨骂(ái) 2.“赵武灵王是无愧于英雄的称号的”这句话,是从第①段中抽出来的,它最恰当的位置应是以下四处中的哪一处? A.【甲】 B.【乙】 C.【丙】 D.【丁】 3.下列各句加点的“在”和“他在当时发布这个命令”的“在”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秦始皇在北边的国境线上修筑起了一条长城。? B.我们应客观评价国民党在抗战中所起的作用。 C.她去珠海出差了,这一个星期都不在办公室。? D.他在昨天下午就已经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4.下列关于《战国策》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西汉刘向编辑 B.编年体断代史 C.记载了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策略和言论 D.《邹忌讽齐王纳谏》、《荆轲刺秦王》均出自《战国策》 5.下列成语不能用来评述赵武灵王发布“胡服骑射”命令这件事的一项是: A.革故鼎新 B.移风易俗 C.力排众议 D.人定胜天 6. “峰高华岳三千丈”是长城某城楼上对联的上联,请从下列选项中找出它的下联。 A.寰宇称雄是此关 B.险据秦关百二重?? C.两水源远亘古流 D.斜月孤伶门上关? 7.文中引述秦始皇的事除了陪衬赵武灵王外,还有一个目的是: A.说明秦始皇只完成那么一点工程,就民怨沸腾,可见无能。 B.引出孟姜女哭长城等,使得文章更加生动。 C.将秦始皇与赵武灵王相提并论,以肯定秦始皇。? D.含蓄地否定认为修长城是秦始皇一大罪状的观点。? 答案: 1、B 2、B 3、C 4、B 5、D 6、B 7、D 民大附中语基题 (一) (1)品位决定等级,等级构成文脉。但是,这中间的所有流程,都没有清晰路标。环顾四周,有些“儒商”为了营造“企业文化”,强制职工背古代那些文化等级很低的发文言;有些电视人永远在地讲述着早就应该退出公共记忆的文化残屑;有些当代“名士”更是染上了古代的“嗜痂之癖”,如鲁迅所言,把远年的红肿溃烂,赞之为“艳若桃花”。   这种事情不断重复也就颠覆了文化的基本等级。就像一座十层高塔,本来清晰,突然底下几层要自成天台,那么上面的几层只能。试想,如果唐伯虎、乾隆都成了“中国古代一流诗人”,那么,我们只能悄悄把整部《全唐诗》付之一炬了。书法也是一样,一个惊人的天投向一份中等水准的笔墨,就像一堆黄金把中国书法史的压垮了。   面对这种情况我曾深深一叹:“,;,。”    有人说,对文学,应让人们自由取用,不要划分高低。这是典型的“文学民粹主义”,似是而非。就个人而言,不经过基本教育,何能自由取用?鼠目寸光、井蛙观天,恰恰违背了“自由”的本义;就整体而言,如果在精神文化上也不分高低,那就会失去民族的大道、人类的尊严,一切都将在众声中不可收拾。   如果不分高低,只让每个时间和空间的民众自由取用、集体“海选”,那么,中国文学,能选得到那位流浪草泽、即将投水的屈原吗?能选得到那位受过酷刑、耻而握笔的司马迁吗?能选得到那位僻居荒村、艰苦躬耕的陶渊明吗?他们后来为民众知道,并非民众自己的行为。  我主张,在目前必然寂寞的文化良知领域,应该重文脉之思,重严选之风,重古今坐标,重普世范本。为此,应努力拨去浮华热闹,远离滔滔口水,进入深度探讨。选择自可不同,目标却是同归,那就是清理地基,搬开芜杂,

文档评论(0)

lanhe89759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